更好凝聚服务群众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也是做好做优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领域不同利益群体诉求更加多样,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意味着要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基层,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近年来,全省各地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动性、创造性,凝聚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合力,努力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更好凝聚服务群众,关键是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运城市为例,依托市县乡村四级调解中心,健全“分类受理、归口办理、协同处理、闭环管理”化解工作机制,实现了群众问题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
  让群众参与治理,不仅是民主的体现,也是实现治理目标的有效途径。问题是,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忽视了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这不仅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果,还削弱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可以学习借鉴“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等有益做法,培养一批热心大叔、管事大妈、“楼宇侠”“巷道侠”,发动他们参与情况摸排,构建起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用好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志愿者等队伍力量,组织开展“敲门行动”,及时获取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准确把握纠纷动态,做好防范措施。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倾听群众的声音,不断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认真倾听群众心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把群众情绪疏导好、把群众需求解决好。新方位下,基层治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只有时刻心里装着百姓,将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聚起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工作中,坚决摒弃“清官难断家务事”的陈旧思维,坚决克服“推拖躲绕”的消极心理,奔着问题去,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每个党员干部扛牢扛好。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孙雄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