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往来礼金重在“礼”

——让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铸魂②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推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培育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完善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针对部分农村地区礼金攀比、大操大办、情感物化,陷入人情往来礼金“还不起”的怪圈,让人情往来重在礼,重在引导、加以规范。
  回溯中华礼制本源,“礼”始终与“情”相生相伴。礼尚往来是中国传统的礼仪观念,注重的并非狭义的物质交换,而是情感、尊重或帮助的相互传递。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赋诗寄友,留下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传世佳句。以一枝梅花作为跨越千里的情谊载体,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人情往来“礼轻情意重”的深意。反观当下,部分乡村攀比之风盛行,礼金一路攀升,人情往来也因此变味,已然背离了“礼”的本质。
  以文明乡风建设铸乡村振兴之魂,离不开制度规范与价值引导的双向发力。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及省委安排,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新风尚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仍存在以满月、升学、祝寿、乔迁等各种名目大操大办酒席的现象,但凡吃请,每一项都少不了随份子,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千元。当“礼”的温情被“金”的重量挤压、情感表达异化为礼金攀比,不仅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也侵蚀了农村精神文明土壤。
  立规矩,才能管得住、管得远。运城盐湖区出台的《盐湖区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了“非亲属随礼不超过100元”的标准。目前,全区各村(社区)的红白理事会作用全面发挥、成效日益凸显,每年红白事费用可节约300万元以上。实践证明,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办法,创新用好村规民约等手段,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突出问题导向,落细落实针对性政策举措,群众人情支出负担就会明显减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治市屯留区制定了《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承诺书》,明确党员干部在操办婚丧事宜中必须遵守的彩礼迎亲、殡期丧礼、宴请随礼等办事要求。湖北宜昌91岁老党员万官鼎离世后,9个子女以行动践行父训,对219位亲属、乡邻仅收10元随礼,万家一场白事只收了2190元礼金。一本“十元礼簿”,以最质朴的方式为建设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写下生动注脚。树起标杆、树立榜样,通过深入挖掘和宣传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有效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是新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人情往来礼金重在礼,当我们在创新中构建起“情为纽带,礼有尺度”的秩序,乡风文明亦将焕发蓬勃生机。移风易俗需绵绵用力、成风化俗,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让文明乡风如春雨润物,滋养乡村振兴的精神沃土。

王璐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