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以温情筑基 共绘尊崇荣光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以温情筑基 共绘尊崇荣光
退役军人事务部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规范》。该规范不仅明确了帮扶援助的基本原则,还特别强调了向参战、立功受奖及在艰苦地区服役的退役军人倾斜的政策导向。此外,规范还详细规划了从日常走访到资金安排,再到社会力量参与的全方位帮扶措施,旨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退役军人帮扶体系,确保每一名遇到困难的退役军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
《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规范》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精准施策的理念,它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退役军人的深切关怀,更是对退役军人荣誉体系的实质性强化。通过细化帮扶标准,确保资源向最需要的人群倾斜,这一政策不仅解决了退役军人的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国家的尊崇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之中。这种荣誉与保障并重的做法,有助于激发全社会对退役军人的尊重与爱护,进一步巩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群众基础。
精准识别需求,确保帮扶措施有的放矢。精准识别需求是实现有效帮扶的前提。规范中提到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通过日常走访、定期摸排,准确把握困难退役军人的思想动态与生活状况,特别是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实施经常性上门服务,这一举措直接回应了退役军人多样化的需求。这种“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模式,能够确保每一项援助都能精准对接到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帮扶效率。同时,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退役军人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更是体现了政策的人性化与灵活性,确保没有一名退役军人因经济原因陷入绝境。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退役军人帮扶的强大合力。除了政府的直接援助外,规范还强调了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会商机制,以及动员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协会、老龄协会、残联、妇联等多方力量参与,形成了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帮扶体系。这不仅拓宽了帮扶资金的来源渠道,更重要的是,引入了专业社会组织的服务,为退役军人提供了更加全面、专业的支持。这种“政府+社会”的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帮扶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也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绘就了一幅尊崇退役军人的美好画卷。
从个体关怀到社会风尚。《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规范》的出台,其深远意义远不止于解决个体的生活困难。它更像是一粒种子,播撒在全社会的心田,孕育出一种尊重军人、崇尚英雄的社会风尚。通过实实在在的帮扶行动,让退役军人感受到国家的温暖和社会的认可,这不仅是对他们过去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投身国防事业的年轻一代的激励。长远来看,这样的政策导向有助于构建更加稳固的国家安全屏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让尊崇军人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让每一份为国奉献的青春都不被遗忘,也让每一份为国流汗的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规范》的出台,是国家对退役军人群体深情厚谊的具体体现,是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精准化、系统化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解决了退役军人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帮扶措施,树立了服役贡献越大、关爱帮扶越好的鲜明导向,激发了全社会的爱国拥军热情,一个更加尊崇军人、关爱退役军人的社会风尚将蔚然成风,共同绘就一幅退役军人荣光照耀下的和谐美好图景。(王奋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