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科技赋能转型 产业托举振兴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科技赋能转型 产业托举振兴
2月21日至22日,省委书记唐登杰赴吕梁市岚县、方山县和离石区,深入企业、园区、农村和社区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和群众增收,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2月24日 山西日报)
以数字化重构传统产业逻辑。破解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工业“低端锁定”的困境,关键在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精准调控、工业制造智能升级,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当前,应加快布局农业传感器、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技术成果与产业场景适配,让数字化从“实验室样板”转化为“生产线标配”,为传统产业注入“数智基因”。
以全链条思维提升产业价值。产业振兴需突破“原字号”初级加工模式,向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方向延伸。上游建立规模化种养基地,中游完善冷链物流与智能仓储体系,下游拓展电商营销、文化体验等新业态,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链条。政府可通过“链长制”强化统筹,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特色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链增值”,让“土特产”变身“金招牌”。
以人才协同激活内生动力。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农人”与“土专家”的双向奔赴。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方式,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数字农业人才,完善“技术入股”“成果分红”等激励机制,吸引科技特派员、返乡创业者扎根乡村;另一方面,挖掘乡土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传统技能人才价值,构建“科技引领+本土深耕”的人才生态,为产业振兴提供可持续支撑。
以城乡融合拓展发展空间。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需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推动技术、资本、数据等资源向县域下沉。鼓励城市科技企业与乡村共建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绿色能源等新业态,打造“一村一业”特色经济。通过“数字新农具”连接大市场,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让城乡共享科技进步红利。
科技与产业,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以创新驱动技术突破,以产业筑牢振兴根基,方能将“发展变量”转化为“民生增量”。只要让技术落地生根、产业枝繁叶茂,广袤乡村必将绘就“强产业、富百姓、美生态”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杨苏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