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激发高校科研活力,赋能山西新质生产力提升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近年来,中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能动学院”)以需求牵引、平台支撑、机制创新为路径,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智慧能源技术与系统、新型储能技术等10个重点研究方向,去年又成功获批全省能源领域第一个博士点,不断汇“智”出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走出了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色道路。(来源:2月17日《山西日报》)

在当今时代,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对于山西省而言,如何将高校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是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中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这方面的积极实践与显著成效,为全省高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聚焦特色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北大学能动学院立足我省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低空飞行动力名片。其强劲的研究团队依托优势学科,在科研项目上成果丰硕,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科研实力,更填补了我省在通航动力系统领域的技术短板。通过深度产学研合作,建立空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形成自主产权,打造行业名片,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高校在特色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成功范例。

搭建多元平台,促进创新融合。氢能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北大学能动学院积极搭建氢能产业合作平台,打破创新“孤岛”。依托丰富的研究积累和多个省级研究平台,开展前瞻性基础应用研究,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同时,专家团队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突破氢能储运等“卡脖子”技术,开拓军民融合创新应用场景,充分释放了氢能产业的价值,为我省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耕优势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能动学院王慧奇团队锚定新能源电池关键辅材国产化替代方向,持续深耕固态电池领域。通过加大设备投入、自主研发关键设备、主动对接产业界等举措,成功研发出先进的分散剂配方。同时,建设智能化数字孪生平台,整合多学科知识技术,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有力推动了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中北大学能动学院的实践充分证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需要高校、政府和企业多方协同合作。高校要准确把握产业需求,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企业要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山西省高校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仍需不断探索与实践。期待更多高校能借鉴中北大学能动学院的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激发科研活力,为山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让新质生产力在三晋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刘雁芳)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