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以“特”“优”为笔,绘就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以“特”“优”为笔,绘就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我省特优农业不断提档升级。2024年,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支持12个省级特优产业强县、62个农业专业镇发展;新增6个国家级、133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全省全年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2620亿元,同比增长10%。(来源:2月14日《聚力“特”色 向“优”而行——我省持续推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我省持续推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更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必然选择。《山西日报》的文章,不仅总结了成绩,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斗志,而且给人以启迪,增添了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聚焦特色产业,筑牢发展根基。聚焦特色产业,推动集聚发展,是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2024年,我省不断推动“特”“优”农业产业集聚,强化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销售的有机衔接和交叉融合,不断优化区域特优产业布局。全省新增6家国家级、13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雁门肉羊优势产业集群,新绛县、曲沃县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个农业产业强镇,特优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效应日趋显现。今后,我们要继续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深入挖掘各地独特的农业资源,培育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合作,促进特优农业与加工、物流、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以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山西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焦品牌建设,提升竞争优势。聚焦品牌建设,扩大特色效应,是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4年,我省持续做强做大沁州黄小米、隰县玉露香梨等区域公用品牌,新增27个“有机旱作·晋品”,支持沁县、隰县等12个县打造特优农业品牌强县,62个农业专业镇加快发展,培优晋粮、做强晋肉、叫响晋菜、提升晋果、振兴晋药、擦亮晋酿,使“晋字号”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今后,我们要持续加大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更多企业和农户参与到品牌创建中来。加强品牌文化内涵挖掘,讲好“晋字号”特优农产品故事,提升品牌的文化软实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拓展国内外市场。强化品牌监管和保护,确保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形象相匹配,让“晋字号”品牌成为山西农业的亮丽名片,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聚焦产业协同,拓展发展空间。聚焦产业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是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视野。从太原市晋源区稻田公园,在不同时节策划特色活动,将自然生态、农耕文化与晋源民俗完美融合,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范本。吕梁市依托传统村落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打造乡村旅游带,晋城市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串联产业与景区,带动乡村振兴。我省不断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常态化举办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推介活动,充分释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流量密码。2024年推出19条线路90个精品景点,全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112.88亿元,同比增长4.1%。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纽带,打造更多具有山西特色的农文旅融合精品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度开发农事体验、民俗文化展示、乡村研学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加强区域合作,串联更多的乡村旅游景点,形成更大规模的旅游线路和品牌,推动山西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迈向新台阶,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万物逢春日,生发正当时。在“特”“优”战略的引领下,山西农业正以蓬勃之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新征程,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持续在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农文旅融合等方面精耕细作,绘就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陈晨 续世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