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展乡村建设新画卷
铺展乡村建设新画卷
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日前召开的全省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提出,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体谋划、一体实施,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全面整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造成部分乡村空心化,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尊重乡村发展的内在规律,主动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城乡格局和乡村形态变化,着力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配置,分类推进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建设。通过补齐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健全县乡村一体化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村居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木桶效应”,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紧盯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至关重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千万工程”经验的先手棋、重头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持续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快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擦亮和美乡村靓丽底色。人居环境事关村民生活品质,要发挥常住村民主体作用,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决策、施工、评价全过程,不断完善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持续推进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巩固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成果,积极探索积分制、道德超市等乡村治理新模式,推动乡村治理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不断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推广党员承诺、亮诺、履诺、评诺等好做法,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千方百计引凤还巢,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和乡贤等参与进来,拓宽乡村治理渠道和途径,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乡村建设是一项点多面广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也涉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期待各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扎实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坚实根基。
李慧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