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钢铁长龙”夯实大秦路,钢铁脊梁驰骋“不止步”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钢铁长龙”夯实大秦路,钢铁脊梁驰骋“不止步”
大秦铁路,西出煤都大同,东抵渤海之滨,凌山河之绵延,电煤外运,不舍昼夜,无问寒暑。世界铁路看中国,中国重载看大秦。大秦铁路全长653公里,诞生于改革开放大潮中,嬗变于经济飞速发展时,以不到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的0.5%,完成了全路1/5的煤运量,燃烧着全国2/3的炉膛,点亮了大半个中国的夜晚。(2月13日 新华网)
争分夺秒,铸就辉煌工程。当前,春意正浓,各行各业开启奋进新篇章。大秦铁路在我国能源运输中承担着“大动脉”的作用。大秦铁路的建设过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从动议到修建,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难度之高,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堪称奇迹。为了这条能源大动脉,国家成立了领导小组,晋冀京津两省两市全力支持,涉及单位、村庄搬迁,热电厂输变电线路改道,农民果园和良田奉献,军事设施让路。在勘测设计中,勘探人员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在施工中,筑路大军挥戈上阵,破冰开路,抡洋镐挥铁锤,将蓝图上的黑线寸寸镌刻在祖国大地上。军都山隧道、白家湾隧道、花果山隧道……每一处都是艰难的战场,每一处都洒下了筑路者的汗水和鲜血。大秦铁路的建成,既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壮举,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彰显着我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力量。
勇于担当,破解能源饥渴。20世纪80年代,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南方沿海地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大半个中国的“能源饥渴”。在这个关键时刻,大秦铁路挺身而出,承担起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重任。面对巨大的运输需求和单薄的铁路设施,大秦铁路的职工们以战天斗地之姿,拼尽全力保障煤炭运输。他们不畏艰难,日夜奋战,确保了电力供应和民生供暖的需求。勇于担当的精神,不仅缓解了国家的能源危机,更为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大秦铁路的开通和高效运营,正是中国铁路人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也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实施成果。
精兵强将,攻克技术难关。大秦铁路作为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和新设备的挑战。然而,大秦人没有退缩,他们以精兵强将上大秦的豪情壮志,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新技术的应用,从设备的维护到运营的管理,大秦人以其专业的技能和无私的奉献,确保了铁路的顺畅运行。他们扫屋子、支床铺、安火炉,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他们处理翻浆冒泥、渗水结冰等各类“病害”,保障铁路的安全稳定。敬业精神,是大秦铁路的骄傲,更是中国铁路人的楷模。
薪火相传,续写时代辉煌。如今,大秦铁路已经开通37年,但它依然保持着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一代代大秦人薪火相传,将青春和热血融进钢铁洪流,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淬炼成长,在追赶、超越、领跑中不断创造奇迹。他们坚守在铁路一线,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大秦铁路的辉煌篇章。无论是王家湾车间的“零事故”佳绩,还是全线职工的无私奉献,都彰显了大秦人的使命和担当。他们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续写大秦铁路的时代辉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苗瑞祥)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