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快时代”见证慢温情,三晋出行“人悦其行”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快时代”见证慢温情,三晋出行“人悦其行”
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虽然已经过了春运最高峰,但8818次“慢火车”上依然挤满了携带大包小包行李的乘客。这趟从太原开往大同灵丘的公益性慢火车,不仅见证了山区群众生活的变迁,更成为了连接城乡、传递温情的桥梁。从1991年运行至今,34年的时光里,8818次列车为沿线百姓提供着便捷、实惠的出行服务。(2月6日 新华社客户端)
服务设施的全面升级。“路通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今年1月1日,8818次列车迎来了全新的25G型空调客车车体,标志着这趟慢火车在服务设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过去,由于采用的是25B型客车车体,每到炎炎夏日,车厢内闷热难耐;而到了冬天,则依靠燃煤锅炉的水暖器取暖,不仅环境恶劣,还给列车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如今,随着空调客车的投入使用,乘客们再也不用忍受酷暑和严寒的煎熬,乘车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让“人悦其行”尽在三晋。
慢火车承载的希望与梦想。8818次列车途经的灵丘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等地,都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对于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来说,搭乘这趟列车走出大山,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许多乘客从儿时起,就乘坐8818次列车外出求学、务工,这趟列车承载着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大学生崔睿杰的故事,就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个缩影。他从小乘坐这趟列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这班“校车”见证了他的成长和蜕变。如今,虽然他已经考上了远方的大学,但8818次列车依然是他心中最温暖的记忆。“慢火车”三晋行,不仅为山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更成为了他们追求梦想、改变命运的起点。
慢火车的坚守与传承。在高铁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慢火车”似乎显得有些“落伍”。然而,正是这些看似“落伍”的慢火车,为那些偏远山区的百姓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出行服务。对于中国铁路而言,“慢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高铁到不了的地方,还有许多老百姓需要“慢火车”。8818次列车上,列车员们用他们的热情和汗水,为乘客们提供着周到细致的服务。他们耐心地为乘客介绍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帮助老人和小孩找到舒适的座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为人民服务的坚守和传承,不仅是对慢火车精神的最好诠释,更是对铁路部门社会责任的深刻体现。
“快时代”,“慢温情”。8818次慢火车,这趟穿梭在太行山深处的公益性列车,用其“慢节奏”和温情服务,书写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慢火车的服务设施在不断提升,但那份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却从未改变。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8818次慢火车将继续承载着山区群众的希望和梦想,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这趟列车,不仅是一条连接城乡的纽带,更是一份对山区百姓的深情厚谊和无限关怀。(苗瑞祥)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