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带来别样年味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过了腊八,春节的氛围便开始逐渐浓厚起来,广大农民朋友日渐进入“忙年”模式,置办年货、走亲访友、打扫卫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然而,春节期间,过度消费、盲目攀比、豪华婚礼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有所显现。这些现象不仅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农村的社会风气和稳定,甚至有人发出“春节如‘春劫’”的感叹。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培育的有效途径,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俗也不断变迁。近年来,移风易俗在春节期间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回应。比如,选择在家中自己烹饪年夜饭,而不是去酒店或餐馆;选择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拜年,而不是上门送礼或宴请;选择使用电子鞭炮代替传统的烟花爆竹。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春节期间,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传统节日的契机,通过开展文艺晚会、书法展览、非遗展示、运动健身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不良风气和习俗,让春节成为传承文脉、传播文明、传递文雅的美丽节点。
  当然,移风易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农民群众是乡风文明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新气象的受益者,移风易俗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不仅要靠外部力量推动,更要激发群众的内在动力。首先要讲方法善引导,因地制宜挖掘、培育、运用好乡村的内生动力,让村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进来,同时坚持疏堵结合,协同推进,这样才能让文明新风润泽每一寸乡野大地。其次要加大对移风易俗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知度,并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丰富节日的内涵和吸引力。就拿承载着亿万乡亲乐起来舞起来的“村晚”来说,通过“村晚”这一平台,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众多反映乡村生活新变化和新时代精神的节目,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效地推动了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同时,这些活动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乡村振兴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时代的车轮不会停滞不前,社会的发展也为文明风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准则。春节期间,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共同营造一个文明、节俭、绿色、健康的节日氛围,让春节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让新春佳节更加有滋有味,让年味一年更胜一年。

赵建军

(责编:刘_洋、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