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优质研学课程
开发优质研学课程
前不久,运城市推出的“非遗传承游”设置了10项精彩的非遗实践课程,吸引全国各地的学生走进运城,感受绛州鼓乐的奔腾激昂,领略蒲州梆子的腔高板急,尝试简单的鼓乐打击和蒲剧表演,亲手制作花馍、掐丝珐琅、澄泥砚等,让学生们深层次了解三晋文化的来龙去脉。
探寻历史脉络、走进自然学堂、体验文化魅力、厚植爱国情怀……近年来,以深度体验和实践学习为目的的研学旅行不断升温。更好发挥研学游“文化育人”的功能,整合研学线路,创新研学场景,推出丰富多彩的研学体验活动和高质量的研学项目,才能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研有所得、学有所获。
近日,运城市举办了别开生面的研学课程讲解大赛,无论是用问题贯穿“旅行”,还是沉浸式体验“旅行”,都强调有“研”有“学”。针对当前优质研学资源供给不足、研学体验深度不够、文化内涵有待提升等问题,要指导研学旅行相关单位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开发更多更优质的课程产品,变“研学游”为“研学优”。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做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解读,阐释好传统文化的新意蕴与新内涵。通过人文、历史、工业、科技、农业等多业态的深度融合,打造有内涵、有特色、有深度的研学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推出趣味化、年轻化的研学旅行活动,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山西壁画艺术博物馆内,开设有壁画和彩塑临摹、传拓和装裱技艺学习、壁画文化观影和讲座等研学课程,为公众提供走进壁画世界、触摸壁画文化、亲近中华文明的深度文化体验。研学旅行热度持续攀升,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催生出更多细分市场,对个性化、沉浸式的研学旅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氛围渲染、活动线路、活动场景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打造,不断提升研学的氛围感和沉浸感。结合青少年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特点,将人工智能、虚拟体验等现代科技融入研学新场景,引导学生以沉浸体验和科学解密的方式收获知识,让孩子们在游中学、在学中研,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和文化。
研学游的兴起,不仅是教育方式的革新,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期待各地构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格局,打造富有特色、形式新颖的研学课程和研学线路,进一步推动研学游高质量发展。
甬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