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擦亮公益夜校名片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擦亮公益夜校名片
报名火爆、课程有趣、教师专业、学员喜爱……“虽然馆里提前做了充分准备,但没想到,首次开设市民艺术夜校就这么火。”山西省文化馆活动培训部主任郭亮说,许多学员报名时表示对官方权威的艺术夜校期待已久。(来源:8月8日《山西日报》)
近年来,“夜校风”在我国各地持续“火爆”,不仅仅是免费的公立机构,个人创业者、收费的培训机构都纷纷下场开办夜校。我省文化馆与时俱进,融合创新,在全省范围内创新开设“市民夜校”,其“公立、免费”的关键词,不仅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文化惠民福利,而且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要在服务端下功夫,让公益夜校更有广度。“夜校风”在我国各地持续“火爆”,成为中国式夜生活的一张名片,映射出我国学习型社会正在成势。对我们相关文化部门来讲,要结合实际,在服务端下功夫,从师资力量、教学场地、资金支持、人员保障等方面进行梳理,并争取各方支持,更多地开办公益性夜校。同时,要做好宣传发动,采用当前群众喜爱的方式,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微信等宣传载体刊播相关夜校主题信息,多点多维持续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益夜校,让公益夜校更有广度。
要在供给端下功夫,让公益夜校更有厚度。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现在已达60%左右,更多人已能够进入高校完成学业。在此情况下,夜校焕发勃勃生机,关键在于其内容。为此,我们要在供给端下功夫,在课程设置方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发布兴趣调查问卷,从课程内容、课程时长、课程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摸底调查,组织更高质量的教师,开设更多与时俱进的课程,讲授更适合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内容,传播好更多的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技能,让更多的青年人愿意来公益夜校,让公益夜校更有厚度。
要在保障端下功夫,让公益夜校更有温度。夜校,既是人们技能提升的场所,也是诸多就业者希望提升技能,实现工作升级的场所。为此,我们要在保障端下功夫,与本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广泛汇聚就业资源,持续推进供需两端“双向奔赴”,让更多公共文化资源带进普通人的生活,让就业者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接触感兴趣的领域、拓展眼界,从而更快捷地提升技能、打开职场大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让公益夜校更有温度。
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擦亮公益夜校名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让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安排部署,主动革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及管理运行机制,在服务端、供给端、保障端下功夫,让公益夜校更有广度、厚度、温度,不断擦亮公益夜校名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山西高质量发展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张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