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设施农业丰富食物供给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设施农业有利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在临汾市,打造设施蔬菜园区新高地,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能,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运城市,设施蔬菜优质种苗供应率达到95%以上,南美白对虾成功实现本地扩繁,小棚养虾技术推广1800多座;在大同市,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实施“特”“优”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设施农业总面积突破13万亩……从靠天吃饭到四季常鲜,如今一个个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的高效运转,不仅丰富了食物供给,而且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设施农业在我省蓬勃发展,本土鱼虾蟹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稻渔共生”“鱼菜共生”等模式在多地开花结果。截至去年底,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96.5万亩、产量351万吨,总产值200余亿元。可由于起步较晚,我们在设施装备、技术研发、资金投入、规模化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与短板,绿色转型任务较重。去年,我省印发《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聚焦现代设施园艺、设施畜牧、设施渔业、仓储冷链物流和粮食烘干设施五大领域,深入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设施农业要向“新”提“质”,就必须依靠科技。以植物工厂、智能温室等为代表的高效设施农业是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主要制约在于投资运营成本高、综合收益偏低,要通过智能化提升、绿色化运营来降成本、提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要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研发、引进、试验和示范的力度,提高播种、载移和采运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要通过加强设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装备,发挥农业研发和技术优势,促进产业与设施的更新升级,不断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发展设施农业,既要扩规模、提产能,也要充分考虑资源问题、生态问题。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向非耕地要面积、向立体要空间,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生产绿色循环,不断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其实,还应建立“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全面覆盖、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与质量提升体系,确保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设施农业不仅要解决保供问题,还要带动农民增收。相比于传统农业,设施农业的投入更大、成本更高,要通过订单农业、技术支持、多渠道合作等方式带动更多小农户参与其中;要优化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稳定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新征程上,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蕴含着很强的时代价值。各地要发挥政府作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设施农业聚集,不断推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化大农业的供给能力和产业韧性,我们的饭碗定能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赵建军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