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次改革大多数是群众创造的,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搞改革是搞不成的。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福建武平县农民拉开林改的序幕,唤醒了大片沉睡的山林;源于政法工作实践的“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这些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思想认识的深化和突破、实践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回顾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正是因为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才能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找到正确的破题方向,仍然需要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从群众中寻找改革的突破口、破题的发力点。这就必须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无论是提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还是从老百姓身边事改起,全面深化改革每一步推进和每一项重大举措,都要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群众利益是我们进行改革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出发点;群众的实践创造是改革总体部署的重要根据;群众的评价是改革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决定了改革的方向。
  要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改革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争取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线,对身边的变化感知最敏锐、感受最深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充分吸收群众智慧和基层经验,把最广大人民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让改革发挥最大成效。鼓励和支持基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不断释放出动力和活力。
  要善于动员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有些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要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所带来的利益调整,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改革,是亿万人民万众一心、凝心聚力、齐步并走的伟大事业。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会拥有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

王早霞

(责编:马云梅、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