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沈海涛图
近日,全省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暨非遗工坊现场交流活动在灵丘县举行,分享了灵丘县、稷山县、高平市和太原市晋源区、昔阳县有关经验做法。文旅消费热,传承力度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调研时,经常会关心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比如山西平遥推光漆器、杭州炒制龙井茶、青海加牙藏毯等,殷切希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我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2个,位列全国前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9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73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27人,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大省。
要充分认识非遗保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特别是非遗,许多是靠口口相传或艺人传承,体现了特定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精神、人类情感,已成为每个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
要高度重视民间艺术保护工作。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多举办非遗展演、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推动非遗进景区、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非遗资源加强文化建设,让非遗以表演、文创、礼品等形式融入生活,进入大众视野特别是青少年中间。实现从抢救保护到合理利用,从单项保护到整体保护,从试点保护到系统性保护。
切入国潮国风,立足国漆国艺,打造国礼国货……平遥推光漆器走向世界,靠的是为传承和保护立规矩、定目标,地理证明商标、行业标准、保护条例等一应俱全。这启示我们,非遗实现标准化、走向品牌化,通过文旅融合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前途宽广、大有可为。
城北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