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博物馆因何而“热”?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正值暑期,博物馆里过暑假成为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新选择。山西博物院延长开放预约火爆,三星堆文物北京展“人山人海”,成都游客冒雨排队看太阳神鸟,苏州博物馆加场夜游活动……假期以来,持续火热的文旅市场让博物馆再度“出圈”。

近年来,随着老百姓文旅需求的不断增长,博物馆逐渐成为热门打卡地,不论是周边游还是跨省游,游客的行程里绝对包括博物馆。而在今夏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放下“高冷”,一改往日按时“下班”的惯例,纷纷推出延迟闭馆、24小时开放、举办“夜游”项目等举措,满足远道而来的游客需求,一波一波的流量纷至沓来,博物馆“热”了。

博物馆“热”离不开政策的倡导。国家一直鼓励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今年7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开放时间、“非必要不预约”。再透过各地博物馆“热”现象看,文化场馆场所敞开大门的背后其实不止于国家的要求,而恰是老百姓的要求。

博物馆里有什么?

一座博物馆,一部千年史。在这一方天地里,陈列着无法复刻的历史物证,保存着不可再生的艺术瑰宝……从远古到近代,从黑白到彩色,从单一到多样,从本土到世界,博物馆是承载人类历史,凝结文化记忆的重要场所、重要平台,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博物馆里的文物尤其是“国宝级”文物,是深邃历史和古老文明的实证。之于博物馆,更应抗牢主要责任,保护好、利用好、转化好、发挥好文物的应有价值。

人们在博物馆里看什么?

了解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首先从博物馆开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游客可以在偌大的场馆中沉浸式领略厚重的文化气息;走进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600多年前的《富春山居图》以全息投屏生动呈现在人们面前;探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游客可以在原址“就地”穿越到那个战乱时期短暂和平辉煌的北齐时代……尽管人们无法亲身参与、亲自见证历史,但只要走进博物馆,与文物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文明对话,便是在呼应历史,内观当下,守望未来。

博物馆“热”,更深层的力量来源于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求知探索和体悟认同。瞧!人们自信地踏入博物馆,更加自信地走出博物馆,文化自信的因子就这样在博物馆里生发于心。持续推动博物馆常“热”,一起见证中华文化长“热”。(张旭)

(责编:马云梅、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