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研学旅行金字招牌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暑期的到来,研学旅行再度迎来热潮。从山西博物院到晋祠博物馆,从大同云冈石窟到运城永乐宫,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研学打卡。有“国宝第一市”之称的运城市还于近日专门发布了华夏寻根之旅、国宝文物之旅等5条研学线路,努力打造热门研学目的地。
  作为别具一格的“行走的课堂”,研学旅行兼具教育功能与旅游属性,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之后,文化和旅游部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开发集文化体验、科技创新、知识普及、娱乐休闲、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新型研学旅游产品。在政策的鼓励和市场活力的加持下,研学旅行日渐兴盛。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研学企业30000多家,研学市场规模1469亿元,研学旅行已成为暑期文旅市场的主力军。
  研学旅行势头强劲,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市场乱象也随之产生,譬如,价格不透明、实际服务与承诺不符、跟团导师缺乏资质等,“特种兵式旅游”“只游不学”等现象也遭家长吐槽。为此,山西省教育厅不久前发布暑期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提示,就如何理解研学实践、选择承办机构等进行了细致的提醒。研学旅行,“游”是载体,“学”是核心,它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个体与社会对“更好的教育”的探索期待。因此,引导研学旅行健康发展,其意义不仅关乎行业未来,更关乎青少年的成长。
  打造高品质的研学旅行产品,是研学市场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内各研学机构的研学游产品频频上新,不仅推出探秘历史古迹、走访知名学府、打卡非遗民俗等传统项目,还推出“跟着孔子去游学”“三星堆探秘”“AI研学营”等许多新颖的小而专的项目。我省推出的“重走梁林路”便是研学游的爆款产品,在这项研学游的带动下,山西众多宝藏建筑及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四次探寻山西古建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精心打造研学旅行产品,务必要立足学生身心特点,让青少年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
  在业内专家眼里,研学旅行并不是一场简单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堂课前有方案、活动有备案、课后有答案的教育实践课。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一些并不专业的机构也乘机“跟风”“蹭热度”。什么样的机构才有资格开展研学旅行?从业者应具备哪些资质?这些都亟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早在2020年,我省就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研学旅行导师专业标准》等地方标准,要将这些规范和标准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发挥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监督评价功能,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年初,我省公布了第一批山西省研学旅行基地名单,启动了首届山西“十佳研学旅行活动案例”“十佳研学基地”“十佳研学导师”遴选推介活动,这标志着我省研学旅行产业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迈进。山西文化资源富集,发展研学旅行得天独厚。开辟文旅“新赛道”,努力打造研学旅行金字招牌,大有可为。

陈力方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