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发挥优势,让璀璨历史文化更“绚丽多姿”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7月16日,《山西日报》2版头条刊发《芮城永乐宫:满壁丹青焕新彩》文章,介绍了芮城县持续加强永乐宫周边环境整治,以项目建设助力永乐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古老与现代相互交织、前卫与沧桑彼此碰撞,一幅集厚重历史文化沉淀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文旅融合画卷正徐徐绘就。

永乐宫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芮城县,创建于公元1247年,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全真派祖庭,不仅建筑鬼斧神工,壁画更是举世无双。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1000余平方米的元代壁画,是我国现存最宏伟的道教壁画,集历代壁画大成,素有“东方画廊”之美誉。芮城县推动永乐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做法,既展示了山西历史文化底蕴的厚重,更彰显了我省将璀璨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爆款旅游产品的成功之路,激励着各地守正创新、发挥资源、科研、政策优势,让璀璨历史文化更“绚丽多姿”。

要用好资源优势,让更多“晋品”及早“进圈”。山西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栋建筑、一种吃食、一个技艺,甚至一个地名,都可能有历史故事淹没其中,能代表本地区的有很多文化故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山西省共登记认定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约占全国76.67万处的7%,在全国排名第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少地方一流的历史文化遗产没有转化成一流的产品,更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学习借鉴芮城县推动永乐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做法,各地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优势,做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将本地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出来,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设计、数字经济、现代制造、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放大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让更多“晋品”及早“进圈”,形成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要用好科研优势,让更多“晋品”成为“精华”。三晋大地的文物古建、绘画艺术等历史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独特、源远、荟萃的特点,一直是我国文化艺术群中的奇葩。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不少艺术面临濒危,甚至不少古建存在坍塌风险。为此,必须用好现代科技,用好山西各地的科研机构,加强数字“复活”。比如,由于年代久远,永乐宫壁画中的一些色彩、人物的配饰已看不清楚。研究人员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影像技术,在本体保护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数字化保护手段,如3D修复、打印,VR、AR等数字影像技术,以及三维动画、全景漫游等,让永乐宫壁画活了起来。学习借鉴永乐宫壁画数字保护的做法,各地要以历史文化遗产的文物信息为基础,搭乘数字快车,用好科研优势,通过打造集视、听、触、感于一体的历史空间,让受众仿佛置身文物原境与遗址原貌,还原文物“底味”,让更多“晋品”成为“精华”,实现跨越时空的文化互动和文化共鸣。

要用好政策优势,让更多“晋品”成为“爆款”。近年来,山西省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先后出台了《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山西省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企业改革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山西省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芮城县依托永乐宫,建设了457.1亩的芮城县文化创意园,涵盖文物保护、壁画教学、临摹写生、旅游休闲等多个功能区域,力求打造具有“展览、教育、旅游、文化、休闲、体验”功能的壁画展示中心,切实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对各地来讲,一处文物古建、一幅艺术绘画等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丰厚的资源,我们要用好政策优势,加大跨界融合力度,结合人们出游多元化的需求,提供更加接地气、冒热气的旅游产品,让更多“晋品”成为“爆款”,让历史文化遗产的“网红”之路走的更稳、更好、更远。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相信,发挥好资源、科研、政策优势,我们一定能让璀璨历史文化更“绚丽多姿”。(张沛)

(责编:马云梅、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