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改革之笔不辍,奏响高质量发展澎湃强音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全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山西省国资国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坚定不移引领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省属企业质效不断提升,各项改革局面生动、进展迅速,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作出了新的贡献。(来源:7月17日《山西日报》)

国有企业是山西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国有企业质量效益的双提升。特别是全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开展,全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澎湃。《山西日报》的文章,既展示了改革的成绩,更营造了改革的氛围,激励着全省再接再厉,高高举起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继续向“新”而行,向“技”借力,向“改”图强,奏响高质量发展澎湃强音。

要向“新”而行,立好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是指挥棒,一定意义上说,“考什么”决定了“干什么”,“怎么考”左右着“怎么干”。因此,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指标,就是“指挥棒”的关键。《山西日报》的文章介绍,我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考核,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营收指标纳入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今年1—5月份,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53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14%;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技改投入58亿元,完成64座矿井智能化建设,一批绿色低碳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今后,我们要向“新”而行,立好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山西发展需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抓好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牵引性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要向“技”借力,强化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山西日报》的文章介绍,2023年以来,省属企业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14项,省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73项,首批77个原创技术项目已有34项取得重要突破,山西焦煤、太重集团、国际能源、潞安化工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今年以来,山西省国资委实施省属企业“1551”科技创新工程,截至2024年6月底,省属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达到6.24%。今后,我们要继续向“技”借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产业转型为基础和载体,以数字转型为方向和抓手,让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变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

要向“改”图强,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山西日报》的文章介绍,经过多年国企改革,山西省省属企业已经由35户战略性重组为现在的18户。主体少了,如何让力量变得更强?路径是:推动企业治理体系更优化、现代企业制度更完善、主责主业更突出、市场化经营机制更高效、内生动力更强劲,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加快做强做优做大。新征程,我们要向“改”图强,全面深化改革,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严格落实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设现代新国企;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以“一利五率”为导向实行差异化考核,深入开展亏损企业治理、“两金”压降、法人层级压减专项行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改革之笔不辍,奏响高质量发展澎湃强音。今日之山西,改革之舟已深入“深水区”,重点领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使众多领域焕发新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效率。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改革之笔不辍,向“新”而行,向“技”借力,向“改”图强,在开拓中奋进,奏响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澎湃强音。(秦晓东 王骥)

(责编:刘洋、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