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黄河:大河滔滔,何以安澜?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黄河:大河滔滔,何以安澜?
晋陕峡谷,壁立千仞。从“几字弯”跋涉而来的黄河,奔腾深涧,山的雄浑交织河的奔涌。7月9日,在黄河中游碛口至禹门口河段,挖掘机挥舞铁臂,导流洞支洞掘进施工,黄河干流控制性骨干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简称古贤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人民网)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首次出京视察黄河时的叮嘱。历史上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流域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自古以来,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大河滔滔,何以安澜?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才真正将治理开发黄河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百年重塑旧山河。随着新中国70多年前进的步伐,毛泽东同志对黄河安澜的期望,逐步变为了现实:三门峡、刘家峡、青铜峡、盐锅峡、八盘峡、三盛公、天桥、龙羊峡、万家寨、小浪底……一个个水利枢纽,让几千年来游移不定、肆意咆哮的黄河,变成了一条造福中国人民的幸福河。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调“‘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古贤工程正是按照这一思想指引进入建设阶段,正当其时。一坝跨两省,古贤工程作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水网的重要结点工程,是关乎黄河中下游长久安澜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从1954年提出坝址比选方案,到1997年明确提出开发任务,再从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到《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有序推进古贤等工程”,设想、规划、论证、立项,历经整整70载奋斗,古贤工程开始从蓝图变实景,这一漫长过程背后,彰显了党中央高质量治理黄河、变黄河为人民幸福河的坚定决心。
保障黄河长久安澜,谱绘兴水强国图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五千多年来,滋养了多元而辉煌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古贤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发挥防洪减淤、供水灌溉、发电降碳、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进一步织密国家水网,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绿色工程助生态修复,既可改善汾河、北洛河等支流生态状况,还可提高下游生态流量保障程度。富民工程促协调发展,古贤工程不仅可吸纳就业数十万人,库区还可形成200多公里长的青山绿水风景带,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并每年提供数十亿千瓦时清洁能源。70年论证,一朝付诸实施,打造黄河流域水利枢纽新标杆,古贤工程也对建设者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心怀“国之大者”,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确保把这一重大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检验的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为支撑保障黄河长久安澜、造福人民作出新贡献。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昔日黄河百害无一利,今朝清波荡漾幸福河。古贤工程,在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让我们祝福,让我们期待,古贤工程为黄河永久安澜再助力,为兴水强国更添新风采。(贾合祥)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