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攥紧中国种子,让丰收“金饭碗”成色更足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攥紧中国种子,让丰收“金饭碗”成色更足
7月9日,全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会议暨种业基地建设培训在晋中举行,总结山西省种业振兴近3年工作成效,对种业振兴新阶段任务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推进。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修文镇东阳试验示范基地、王香村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等。(来源:山西日报)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必须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我们要按照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全省种业振兴,从而攥紧中国种子,让丰收“金饭碗”成色更足。
强化种质资源保护,攥紧中国种子。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年来,山西省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阶段性任务落实落地,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种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全面完成了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建立起以4个省库为核心、32个库圃场区为支撑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杂粮种质资源4万余份,更是居全国首位。今后,我们要强化种质资源保护,继续开展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完善农业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名录,攥紧中国种子,依法实施精准保护,确保种质资源不丢失。
提升种业创新力,保障种源安全。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近年来,我省采用联合攻关育种的方式,以科研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初步形成了山西的育种创新体系。目前,我省已经开展了4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育种联合攻关,翼城珍珠玉米、泽州芹菜、万荣三白瓜入选全国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育种攻关成效明显、品种知名度显著提升。今后,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创新精神,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总目标,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支撑,全力以赴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通过应用试管苗、超低温、DNA等新技术、新方式,对作物特异资源和重要无性繁殖种质资源进行复份保存,加强种质资源活力与遗传完整性监测,及时繁殖与更新复壮,不断提升种业的创新力。
强化优质种子推广,让丰收“金饭碗”成色更足。优质的种子,不仅是粮食丰稔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保障。只有三晋大地播下“金种子”,才能变成“金饭碗”。目前,山西省新增种业企业108家,总数达到506家。新增国家级种业基地5个,建设省级种业基地75个。国家审定的品种是3年前的1.33倍,登记的品种是3年前的2.07倍,全省农作物种业企业年销售收入是3年前的1.95倍,畜禽种业企业年销售收入是3年前的1.13倍。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新机制,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团队+实验基地+农民”的种业发展新格局,示范带动周边群众使用良种。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及优势特色企业,加大良种丰收的宣传,让更多的良种播种在三晋农田。
粮安天下,种为基石。做强山西粮食“芯片”,不仅是我们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更是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根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一定能按照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会议的要求,做强山西粮食“芯片”,攥紧中国种子,让一粒粒好种子“长”出农民富裕富足好日子,让丰收“金饭碗”成色更足。(陈晨 张晓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