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努力做好幸福河湖建设这篇“大文章”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7月4日,记者获悉,省河长制办公室于日前连续印发《山西省母亲河名录》《山西省推进母亲河复苏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山西省幸福河湖评价办法(试行)》,加强政策保障,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世世代代滋润着大地、哺乳着人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成为流淌在骨子里的乡愁。我们为滔滔的黄河、哗啦啦的汾河而骄傲,为在三晋大地上潺潺流淌的每一条河流而幸福。山西省有903条河流,经汇总,县级以上母亲河共138条(段),合并各地同名称的母亲河后共计81条。实施三年行动,推进母亲河复苏建设幸福河湖建设,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百县百河(湖)”建设目标,是一篇必须努力做好的“大文章”,重在提高站位,做好三篇文章。

要站在生态文明高度上,做好治水兴水文章。“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山西来,都特别关注我省河湖治理,并作出重要指示。治山治水,推进母亲河复苏建设幸福河湖建设,关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扛牢政治责任,不断完善和巩固业已形成的政府主导、河湖长牵头、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以生态文明发展为动力,将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气、治城有机结合,系统化推动全省幸福河湖建设。

要站在人民幸福高度上,做好河湖安澜文章。“黄河宁,天下平。”其实,任何河湖的安澜,对社会稳定和繁荣都有着重大影响。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山西省将母亲河复苏与幸福河湖建设相结合,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时间节点、保障措施等十分明确,各地必须以母亲河为载体,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设一批“河湖安澜、清水绿岸、环境宜居、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2026年底,在持续巩固现有建设成果基础上,初步实现具备条件的母亲河,季节性河流恢复季节性有水、常流水河流恢复全年有水、湖泊生态水位有保障,幸福河湖品质稳步提升。完成这一艰巨目标任务,加强政策保障是根本,但重在以人民幸福为追求,让全省河湖都成为三晋人民的幸福河湖。

要站在造福千秋高度上,做好文化传承文章。黄河之魂在山西,因为早在180万年以前,原始人类就已经在黄河流域的山西生活。山西省的文明遗迹数不胜数,国保单位数量达到531处,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仅黄河流域的运城、临汾地区就达156处。桑干河、沁河、漳河、滹沱河、丹河……其实,我省很多河流都有着历史的温度和文化的底蕴,传承着三晋人民生生不息、创造发展的辉煌历史,也成就着我们今天高质量发展的辉煌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今天,我们推进母亲河复苏建设幸福河湖建设,既是对前人历史文化创造的传承,也是为了当下人民的安居乐业,同时也是为了荫及子孙、造福未来,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把每一条河流建设好、维护好,让其源远流长、奔流不息。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施三年行动,实现“百县百河(湖)”建设目标,努力做好幸福河湖建设这篇“大文章”,是我们这一代人当下义不容辞的重大使命,既要加强政策保障,更要提高站位,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全面提高河湖管理保护水平,做到只争朝夕、不遗余力,用心用力用情去做好。(贾合祥)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