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打好抗旱保苗攻坚战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打好抗旱保苗攻坚战
“水来啦!”烈日当头,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窑头村,村民张东东看着黄河水沿着田间沟渠流进农田后兴奋地喊道。一行行黄色麦茬间,刚播种没几天的夏玉米已经抽出不少新叶。“多亏了大禹渡灌区给我们引来的黄河水,让农田及时解了‘渴’。”张东东说。(来源:6月28日新华网)
当前,山西正处于秋作物播种和苗期生长的关键时期。5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仅为3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7.3%,而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8℃,旱情显现并迅速发展。面对旱情,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落实责任,迅速行动,全力抗旱保苗,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要全力“开源”。近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山西省“三纵九横”的大水网已经初步建成,实现了以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优化配置为中心,省域水资源南北东西的多元互补、丰枯调剂。我们要用好大水网进行抗旱,尽量扩大有效覆盖面积。同时,我们要全力“开源”,用好有利时机,适当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当然,我们各地农业、财政、水利、气象等部门,更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统筹集中区域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充分利用一切水源和水利机械设施,应浇尽浇,抢时早播,确保夏播工作顺利进行。
要全力“节流”。新华社文章介绍,大禹渡灌区位于芮城县黄河岸边,在灌区的数字孪生指挥调度室,随着工作人员鼠标的点击声,整个灌区的用水收费、电子计量、闸口流量等情况一一呈现在大屏幕上,实现了“节流”。各地来讲,虽然山西“三纵九横”的大水网已经初步建成,但我省依然属于极度缺水的省份,必须节约用好每一滴水。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用好数字化、智能化的设备,在灌溉时进行节流;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新的抗旱保苗种植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比如,侯马市发动种植户铺设水肥一体化滴灌带,利用自走式移动喷灌机等大型设备补水造墒;安泽县在薄膜下应用滴灌技术,将水肥直接送到作物根部等,这些做法就要大力推广。
春争日、夏争时,打赢抗旱保秋保民生这场硬仗,拼的是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求全力应对灾情,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秋作物生长期短,回旋余地小,打好抗旱保苗攻坚战刻不容缓,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开源”“节流”,抢种保苗,打牢秋粮丰产基础,确保全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陈晨 张晓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