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致敬科学巨匠,传承科学精神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2024
06/21
16:20
分 享
评 论

  近日,位于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并举办首展系列活动。首展包括1个主展和5个专题展,总展览面积为5000平方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为我们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未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作为科学发展的主体和推动者,科学家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正是他们通过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才带来了无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因此,设立科学家博物馆是大势所趋,也是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吃水不忘挖井人。”近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我们也在见证着我们国家逐步向世界科技强国全速迈进。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一个又一个科学家。尤其是一些老科学家,他们一辈子为了所研究的科学领域呕心沥血,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科学家博物馆的开放,也是对于无数科学家风采的展示和致敬。2010年起,“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启动。十余年来,该工程已先后进行674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采集中国科学家在学术成长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这些珍贵的资料时,科学家们的形象和故事跃然眼前,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科学家们的奋斗历程,在他们的故事、著作、文献中不断一点一点明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逛博物馆单调无趣?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在开放之日起就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展览、“唱响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共和国的脊梁”文艺汇演和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和互动中进一步加深对于科学家的了解,尤其是学习到宝贵的科学家精神,正是执着、坚韧、创新、奉献等精神,支撑着科学家们创造了一个个科学成就。我们每个公众不仅仅是参观者,更应该是学习者和参与者。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在科学家博物馆参观,不仅是为了看一看科学成就、听一听故事,更重要的是激发起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与热爱,让小时候“我想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在此刻播种种子,学习、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在未来让梦想成为现实,成为一名科学人才,在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一位位科学家用自己的奉献和智慧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见证他们的科学成就,感受科学的魅力,传承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激励我们不断探索未知,在发展的道路上步步前行。(娜娜子)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