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惠民利企,让“以旧换新”更有质量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5月份以来,随着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深化和销售旺季叠加,各大卖场纷纷掀起家电“以旧换新”热潮,不少消费者将家中已“退役”的电视机、冰箱、空调、电脑等产品进行换新。然而,这些被换下来的旧家电该如何处理?如何被有效利用呢?近日,记者对省城电器卖场和回收企业进行了走访。(来源:5月26日《山西经济日报》)

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内需、稳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撑,同时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谓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从《山西经济日报》的文章来看,我省通过惠民利企,不仅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大动力,而且取得阶段性成效,必将激励全省上下进一步走好惠民利企路,让“以旧换新”在三晋大地蓬勃开展。

走好惠民路,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只有更好地去旧,才能更好地换新。从当天购买,次日开展“送新拖旧”一站式便捷服务,优化简化“以旧换新”流程;到美的电器计划在我省投入旧机抵扣、换新补贴、拆旧费用等共计3700万元,助力全省居民更换绿色智能家电;再到我省财政拿出2亿元补贴资金,按不超过各市实际支出的50%给予补贴……我省通过走好“以旧换新”惠民路,激活了消费“一池春水”。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消费品市场的更新换代则是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用好经验,继续优化简化“以旧换新”流程,用足国家、省的政策,同时针对本地实际,出台差异化的支持政策,让群众通过“以旧换新”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继续激活全省消费的“一池春水”。

走好利企路,激活发展“满园春色”。以旧换新潜力巨大,回收利用同样大有可为。从我省首家废旧电器回收处理企业——山西天元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起8个废弃电气电子产品集散转运中心,年拆解能力达到180万台,已累计拆解各类废旧产品893万余台;到首批全省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公布,太原、长治等5市以及综改区的12家企业入选,“以旧换新”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更让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激活了发展的“满园春色”。目前,我省全省备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475户,家电回收年拆解能力约413万台。今后,我们要继续走好利企路,进一步完善汽车、家电回收拆旧政策体系,推动废旧汽车、家电企业规模化、系统化建设,并鼓励这些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加盟)等方式,引导前端分散回收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产业链,进一步激活回收利用企业发展的“满园春色”。

走好惠民利企路,让“以旧换新”更有质量。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山西经济日报》的文章介绍,我省已经印发《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施方案》,争取到2025年,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一批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城市,培育一批回收龙头企业,推广一批典型经验模式,形成一批政策法规标准,全省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长15%以上,废旧家电家具规范化回收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提出,要引导回收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回收流程,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要指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家电家具销售企业定期上门回收废旧家电家具,为回收车辆进出提供便利。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立足实际、统筹安排、有序推进,走好惠民利企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我省的“以旧换新”必将进一步焕发新活力,让消费者“以旧换新”换得舒心,让回收利用企业发展得更好,实现“一举多得”。(陈祎 赵海燕)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