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引才入晋,太原以何拼“博”?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引才入晋,太原以何拼“博”?
太原是一座什么城?问问博士会有答案!
“这是一座很有活力,也很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期待在这里一展所学。”
“太原气候宜居、幸福感强,我每个寒暑假都要来,通过多种渠道,我侧面了解到这座城市发展前景很好,是兴业宝地。”
“太原十分注重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是个有格局的城市;太原在引才、惜才、爱才上能做到无微不至,是个有温度的城市;太原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能发挥重要引擎作用,是个有力量的城市。”
连日来,一场热忱邀约、双向奔赴在太原如期实现。来自94个城市、300余所知名高校的2048名博士,齐聚并州,共话在晋发展机遇。数千名青年博士在调研活动中看得仔细,问得深入,对太原转型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变化入脑入心,对太原以及山西未来的广阔前景满怀期待。
太原是一座什么城?
溯望历史,她本是一座人才辈出之城。
太原是“唐尧初都之地”,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两千五百年建城史。《左传·昭公元年》载“台骀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台骀降服汾河黑龙,洪水退去,露出平坦的土地,人们给这块沃野起名“太原”,很久以后,这块“龙”的土地上逐渐形成城市,于是太原又称“龙城”。
唐叔虞在此立国创业,开创三晋文化;“赵氏孤儿”赵武之孙赵鞅为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奠基人,是晋阳古城的创建决策者;享誉文坛的隋代史学家王劭、唐代著名诗人王翰、王之涣、白居易、杰出的古典小说家罗贯中在这里留下绝品名作……晋阳宝地孕育众多千古风流人物,他们对国家统一、社会发展、民族融合、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作出过重大贡献。太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兼容并蓄中,打破藩篱,与时俱进,涵养出包容、宽厚、开拓、创新的独特风格,唐风晋韵就是对太原文化的最恰当概括。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还看今朝,她更是一座爱才惜才之城。
“我们这一次把省内最好的岗位拿出来,就是希望吸引博士们能够留下来。”“2024年青年博士太原行”活动,一次拿出3420个岗位,用人企业中包括5家央企,6家中央驻晋单位,18家省属国企,48家高等院校,14家省属医院,60家事业单位,17家其他企业,涉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电力能源、交通旅游、科学研究等多个行业。
这一串数字背后蕴含的是太原这座城,无微不至引才、惜才、爱才、用才的温度和态度。正是因为这片土地曾经孕育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所以时至今日更加渴望与更多优秀人才携手并进,共赢发展。招才引智,因何拼“博”?以何拼“博”?
作为中国能源大省的省会,太原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能源革命,正处于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关键节点,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太原提出实施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聚焦重点领域,加大企业科技人才引进和支持力度,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新投用市级人才公寓700套以上,多点布局人才驿站,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掌握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除了拿出真金白银,更要拿出真心实意,也要见真章出成效。密集的引才行动,全面的服务保障,良好的环境氛围给予太原崭新的标签,赋予太原全新的形象。那么,人才入晋,此时不“博”,更待何时?(张旭)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