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绘好三晋大地“民生为大”的暖心画卷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5月22日,《山西日报》刊发《共创共享和美幸福新胜景》文章介绍,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坚持保障基本、多元供给,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推动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工作牵动着民心,民心所向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山西日报》的文章,既是对我省各地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总结和展示,更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新征程,我们各级各部门要再接再厉,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用心用力用情释放更多民生红利,绘好三晋大地“民生为大”的暖心画卷。 

要在举措上再上“新”,让群众期盼的问题得到有力有效的解决。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近年来,从连续5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持续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到2023年,全省新建69个、改扩建48个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实现县县全覆盖,已建成117个项目将于7月全部投入运营,增加普惠性托位1.2万个;再到今年以来“春风行动”线下线上齐发力,达成就业意向13.6万人次……点点滴滴、桩桩件件,既是群众期盼的问题得到有力有效的解决,更是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民生为大”的彰显。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夯实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根基,聚焦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民生实事,发扬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在举措上再上“新”,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把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群众期盼的问题得到有力有效的解决。

要在融合上再补“短”,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我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探索实践,2023年底,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山西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等9个方面,扩大保障范围,细化量化了服务标准。但是,农村公共服务还相对是短板。今后,我们要在城乡融合上再补“短”,统筹推进城乡交通、供电、供水、供气等建设,将更多的资源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完善全民覆盖、城乡一体、优质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县域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就业、社会治理、要素流动“五个融合”,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要在服务上再乘“数”,让发展红利得到更多的释放。数字重塑世界,数字领跑未来。当前,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在我省,以往出生证、接种证、户口本、医保登记、社保卡申领……新生儿出生的这些事儿涉及卫健(疾控)、公安、医保、人社等多个部门,全部办理申请人需要跑4次,提供10份材料。现在,通过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服务通过流程再造、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及业务协同,跑动次数将减至1次,所需提交材料减至4份,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最快可缩短到4个工作日。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在服务上再乘“数”,全面推进审批改革,进一步整合了基层审批服务力量,推进大数据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着力破解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顽瘴痼疾,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一网通办”,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发展红利得到更多的释放。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举措上再上“新”,在融合上再补“短”,在服务上再乘“数”,办好民生实事,绘好三晋大地“民生为大”的暖心画卷,用一件件惠民实事,为人民群众沉淀和积累下满满的幸福感。(邢云鹏 武旭峰)

(责编:褚嘉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