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把文化力量写在思政的旗帜上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广大干部要厚植三种文化底蕴,以文塑魂、以文塑神、以文促干,躬耕实践,笃行不怠,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新篇章。

挖掘本土文化,打造思政“前沿课堂”,以增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底气。“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从嘉兴红船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到井冈山点燃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孕育“延安精神”,诞生毛泽东思想,再到南昌成为“新四军的摇篮”和“军旗升起的地方”,在祖国大地无数的角落里,都镌刻着历史印记,流淌着红色血脉。在讲授思政课的同时,要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特色,追根溯源,将本土特色文化融入课堂,以本地故事、本地人物、本地展馆增强感染力,释放思政课活力,增强干部感召力和文化认同感。

拓展教学空间,打造思政“第二课堂”,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历史中走来,一幅幅古画浸透着古人的智慧,一盏盏煤油灯见证着风雨革命路,一粒粒破损的子弹壳诉说着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抚摸着历史的痕迹,时空在这里交汇、回响,指引着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无论是在“三尺讲台、四方教室”,还是红色教育基地,抑或是历史文化博物馆,皆可打造思政“第二课堂”,播种文化种子,解读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精华成分,唤醒深藏在干部心中的精神基因,汲取文化力量,于潜移默化中浸润党心,激扬“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笃行“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坚定笃行致远,践行思政“社会大课堂”,以培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力。列宁曾说过:“考察任何一个社会历史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是要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无论是十三五如期实现脱贫攻坚,还是推进“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抑或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哪一项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理论联系实践,奋楫笃行,在实践中创造美好生活。广大干部要运用思政课所学知识,将其内化为行动力,在社会中经风雨、长才干、壮筋骨,在新征程中,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朔风平)

(责编:褚嘉琳、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