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汾水连天山,晋疆一家亲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汾水连天山,晋疆一家亲
5月15日至18日,由团省委、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团昌吉回族自治州委联合主办的2024年“汾水连天山·晋昌一家亲”暨“石榴籽 祖国行”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举行。来自昌吉回族自治州的45名青年代表走进山西高校、博物馆、纪念馆、红色基地开展文化交流,共促两地青年深度融合,增强“五个认同”,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源:山西日报)
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自2010年起,我省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对口支援昌吉州州直、昌吉州阜康市、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产业援疆,动能尽释;文化润疆,培根铸魂;智力援疆,优势骤增;民生援疆,福祉倍增;民生援疆,福祉倍增……近年来,晋疆两地各方面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厚,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此次“汾水连天山·晋昌一家亲”暨“石榴籽 祖国行”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举行,既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牢对口援疆政治责任的彰显,更激励着我省各级各部门围绕新疆和兵团所需,发挥山西所能,继续走好体现山西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的援疆之路。
产业援疆,动能尽释。产业援疆是新时期援疆工作的深化,是中央赋予各援疆省市的重大责任,是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壮大新疆特色经济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结合受援地发展需求,始终把产业援疆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重大责任,立足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结合受援地产业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通过产业嫁接,产业融合,分工协作等形式,积极培育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就业增收的同时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发展大局中,实现援疆省市和受援地区双赢的局面。
文化润疆,培根铸魂。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我们要充分发挥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优势,持续开展“文艺轻骑兵”进社区、进团场、进连队,举办“晋疆行·晋昌情”文化旅游专题推介会,深化“春雨工程”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业务培训等系列活动,将千里之外的山西文艺精品送到新疆群众的家门口和田间地头,不断巩固山西“定制式”文化援疆的模式效应。同时,要继续拓展文化润疆的广度和深度,在文化交流中增进共识,在文化交融中强化认同,多层次唱响文化润疆主旋律,让晋疆两地各族群众在文化交流中得以交融共情,久久为功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智力援疆,优势骤增。干部人才援疆是对口援疆国家战略的重要方面。我们要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结合山西实际,在援疆干部人才选派上坚持标准高、全省挑、公开选,加快形成全员援疆、全面援疆的干部人才大援疆格局,打造干部人才援疆升级版。要发挥山西所能,通过“互联网+”新业态搭建起了人才引进平台、线上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和人才培养培训平台,为受援地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要进一步加强当地人才培育,调动援疆干部人才和本地干部人才两个积极性的要求,充分应用培训、挂职、跟岗、拜师等方式和途径,加速培养本土人才,进一步增强受援地干部人才“造血”功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民生援疆,福祉倍增。自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山西先后投入援疆资金超35亿元,其中80%以上的资金投入到民生和基层领域。2021-2023年,山西向民生、基层领域投入资金占援疆资金总额的93%、86%,主要集中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援疆资金投入,聚焦医疗卫生、教育教学、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短板和问题,用好“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人才培养+科学管理”等多层次合作模式,学校“双结对双帮扶”模式,在文化服务、阵地建设、精品创作、非遗保护、文旅产业发展、媒体融合等方面为受援地开展“需求定制式”服务,打好“组团式”民生援疆“组合拳”,不断改善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当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汾水连天山,晋疆一家亲。山西与新疆,虽相隔数千里,却亲如兄弟。2010年以来,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灿烂的笑容与勃勃生机交相辉映。这幅原本就色彩斑斓的画卷,在山西援疆干部人才的精心描绘下显得更加鲜艳夺目。做好对口援疆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等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需要我们继续砥砺前行。让我们扛牢对口援疆政治责任,围绕新疆和兵团所需,发挥山西所能,继续走好体现山西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的援疆之路,进一步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精准援疆新局面,续写新时代晋疆情谊。(张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