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和美乡村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的小村庄长什么样?是靠煤致富与煤灰满路,还是耕地的农民与块块黄土?在晋东南一隅,壮丽的铁花在这里飞扬,文学著作《小二黑结婚》在这里上演,这里有古风古韵的六尺巷,也有极具现代气息的冰雪世界和电音节。

5月20日,人民网介绍了晋城市城区把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主抓手”“动力源”,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做法,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乡村如何建设?关键在于,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实现“面子”与“里子”的统一。

要在“兴”字上出实招,打造美丽经济。中国美,必须农村美。农村美,要山清水秀自然美,还要把美丽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融入经济发展当中去。若说晋城城区之美,莫过于司徒小镇“打铁花”这一古老项目。2017年,这一技艺入选第五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观的“打铁花”项目,充分体现了劳动美,还带动了当地旅游。把有限的土地流转起来,搅活农村经济之水,打造一个集农业观光、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生态产业园区。热闹非凡的司徒小镇,在十多年前还曾是一片废矿井和垃圾山。如今却成为晋城市城区最靓丽的“千年铁魂”文化品牌,并输出到湖南、江苏等地,仅品牌输出和建设运营收入就达1.2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500万元。司徒小镇由“废”变“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美丽经济的前景。

要在“美”字上下功夫,筑就幸福生活。和美乡村,风光美丽是其“表”,居民幸福就是其“里”。“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这是晋城市城区大张村村口的一条醒目标语,折射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大张村始终把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放在首位,目前已经建成了7个高标准花园式小区,水、暖、电、气等管网全部下地,村民们早就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而且更实惠。大张村村“两委”把“让村里人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作为目标,全力抓好“一老一小”工作,同时,还按照“一个标准配套”原则,配建了共享餐厅、卫生服务站、集中安葬点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保障村民享受与城市均等的高品质服务。如今,在实现村庄“净化”基础上,晋城市城区还在全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全社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获得感。

要在“富”字上求突破,实现村民共富。“集体经济是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中国富,必须农村富。村民共同富裕,是和美乡村建设的核心要求。晋城市城区作为晋城唯一的市辖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带动城区村(社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也积累了大量资产。为让集体资产公开,确实实现村民共富,晋城市城区先行先试,在晋城市率先建成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通过公开透明的交易方式,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对干部也更加信任了,干群关系更和谐。村产权交易中心进一步壮大了村(社区)集体经济,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让村民共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信心越来越坚定。

归根结底,推进“千万工程”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程。许多地区的实践都证明,推进“千万工程”,在必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下更大功夫,做到既注重“表子”,更要注重“里子”,让“千万工程”蕴含的理念和方法切实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给村民带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贾合祥)

(责编:褚嘉琳、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