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点燃城市“烟火气”,写好民生“大文章”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点燃城市“烟火气”,写好民生“大文章”
路边的鸡蛋灌饼、臭豆腐、丸子汤等小吃,因为即食即饮,受到很多市民喜爱。路边小吃摊带来的“大生意”,引领着新的消费风向,让不少创业者干得风生水起。5月1日,《山西经济日报》刊发《太原:烟火气中小吃摊牵动民生“大生意”》文章,介绍了太原市马路边上小吃摊发展情况。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既有高大上的商城,也有接地气的地摊。路边摊,不仅可以方便市民需求,而且解决了城市就业、促进了消费经济发展。但如何将路边摊管理好、规范好,进一步点燃城市“烟火气”,考验着城市管理者,是一道不易考好的难题。
要聚焦“激励”,让“摊景”更“浓厚”。中央文明办已经明确,从2020年开始,占道经营、流动商贩等不再被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核,这为我们城市解禁路边摊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务院发布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则明确规定,在划定区域摆地摊无需营业执照,这就使路边摊回归有了更充足的理由。2022年以来,我省以市场主体集聚发展十大平台之一的提升城市“烟火气”为依托,积极推动特色商业街区及夜经济生活集聚区建设,让昔日的路边摊重回市民视野。去年我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夜经济生活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要强化政策引领,把夜市的烟火气和集聚特征与城市白天的秩序有序衔接,最大限度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对我们各地来讲,要聚焦“激励”,在用好国家、省出台相关政策的同时,因地制宜出台政策举措,有效利用闲置厂房、宽敞广场等盘活城市公共空间,围绕本地的步行街、一刻钟便民商圈进行合理规划,为路边摊“解绑”,进一步点燃城市“烟火气”,让“摊景”更“浓厚”。
要聚焦“服务”,让“摊景”更“文明”。路边摊,曾是许多城市的民生风景线,在方便市民生活、解决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管理难,脏乱差一度成了路边摊的标签,因此“一刀切”式彻底封杀路边摊,成为一些城市的普遍做法。进一步点燃城市“烟火气”,我们就要聚焦“服务”,既不能光图省事,“一禁了之”路边摊;也不能让脏乱差的路边摊再次出现。要凝聚部门合力,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协同的路边摊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对路边摊外摆地点、外摆时间、摆放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让路边摊规范有序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和质量,弹性延长路边摊公共服务时间,吸收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维护路边摊经济场所安全,让路边摊经济发展,既有“尺度”又有“温度”,让“摊景”更“文明”、“烟火气”与“文明风”相得益彰。
要聚焦“品牌”,让“摊景”更“靓丽”。路边摊,不仅是许多城市的民生风景线,更是城市文明的风景线。我们要聚焦“品牌”,让“摊景”更“靓丽”。要进一步深挖城市的文化内涵,善于用好传统的庙会、民俗文化、节庆会展等,大力支持和发展路边摊,形成路边摊品牌,让群众可以在工作之余,有消遣娱乐的项目,有生活体验的场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消费形式,通过嫁接现代文化元素,打造新时代路边摊文化特色,不断提升我省路边摊的文化含量,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路边摊模式,让三晋大地城市“摊景”更“靓丽”。
点燃城市“烟火气”,写好民生“大文章”。路边摊,管理的好,就成为城市名片,管理不好,就可能给城市抹黑,进而影响城市发展。相信,随着我省各地一定能规范有序发展路边摊,点燃城市“烟火气”,让“摊景”更“浓厚”“文明”“靓丽”,把小地摊、大民生这篇文章写好,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赵海燕 陈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