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塑体系 以技能促就业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时代变革的织锦上,人力资源是最为活跃的纬线。如何将这丰富的资源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答案在于锻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根据《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到“十四五”时期末,我国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要达到1/3。
  技工教育是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形成人力资本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良性循环的重要抓手。目前,我省技工教育已形成以技师学院为龙头、以高级技工学校为骨干、以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技工培养体系,每年培养3万多名合格技工。但仍有许多就业者因职业规划不清、实践能力欠缺,在求职过程中出现“本领恐慌”。针对这一状况,4月24日在晋城召开全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奋力推进技能山西建设工作会强调,要紧贴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全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构建全体系。技能可以塑造职场竞争力,奠定就业基础。技能教育是预防失业、减少低效劳动供给的有效途径。只有将教育、就业制度与企业的生产、用人制度有机结合,重构校企合作新形态,推进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实现人才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
  增强适应性。技工院校是职业培训的主阵地。要立足现代产业体系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为抓手,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减少、撤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着重发展与我省区域、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加快“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破解“产业缺适配青年、青年缺优质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可以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双向互通互认、纵向流动。
  提升灵活性。职业技能人人都需要,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整块的时间段来学习。为加快职业技能教育普及速度,我们可以提升培训的灵活性。如灵活设置教学场地,实行来校学习与送教上门相结合;灵活运用教学方式,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灵活实行教学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等。
  技能教育是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一环,大力推进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才能真正提高整个社会的就业质量,进而为技能山西建设、服务区域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张丽媛

(责编:刘洋、刘 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