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虚拟人“拿捏”流量密码
AI虚拟人“拿捏”流量密码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位来自国外的专家正用流利的中文科普育儿知识,并在视频中强调自己的学术背景和行业经验,看似专业的建议却暗藏误导信息;某颜值博主发布经AI修饰后的跳舞视频即可实现“以假乱真”,让不少网友直呼“被骗了”……这些“外国专家”“俊男靓女”竟是AI生成的虚拟形象!
近日,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关“AI起号秘籍”的内容相继涌现,所谓“起号”,即利用AI批量生产虚拟人物,短时间内打造高流量账号,以此实现粉丝激增和流量变现。“零门槛、易操作、涨粉快”“条条播放10万+,轻松变现”等宣传语令网友心动不已。
5月24日,“90后”育儿博主王安琪向记者演示了操作流程:随机选取一张网络照片,输入“备孕”“早教”等关键词,即可自动生成专家、学者科普育儿经验的短视频。此类视频一经发布就会立即被宝妈们转发分享、获得大额流量曝光。“运用AI创作本意是提升创作效率,如今却被一些人用于批量造假,通过虚假人设快速积累粉丝,进而达到牟利目的。”王安琪感慨道。
记者调查发现,虚拟人“起号”已形成一套流程,先按“文生图”生产虚拟形象,再以“图生视频”制作内容,短短几分钟即可生成想要的视频。账号“养成”后,此类账号就会隐藏前期引流内容,开始直播带货;或是将自己包装为成功案例进行推广,售卖“养号”课程;甚至还有一些账号被明码标价放到账号交易网站上,形成一条“起号—转型—售卖”的灰色产业链。在某账号交易网站上,可以看到有不少可供选择的AI虚拟人“养成”账号,价格在199元到399元之间。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舒可指出,低成本、高回报是虚拟账号交易出现的核心因素。“创作者无需进行选题策划、文案撰写、拍摄制作等工作,仅需购买AI虚拟人账号,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数百万播放量。”她强调,账号买卖不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关于禁止非法交易互联网账号的规定,还可能成为网络诈骗、水军滋生的温床。“转让账号的法律风险极高,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目前,抖音等平台已在用户协议中明确规定,账号仅限本人使用,禁止以任何形式赠予、借用、出租、转让、售卖或以其他方式许可他人使用该账号。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丰富了互联网内容生态,但部分人员利用虚拟人‘起号’、贩卖虚拟账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平台的生态环境。”针对此乱象,5月19日,抖音发布了关于“AI起号”专项治理行动的公告,并在平台内清理了311条违规内容,封禁了15个严重违规账号,重点打击利用AI生成虚拟专家科普育儿经验、传授AI账号秘籍、转让销售AI虚拟账号等行为。舒可呼吁,在流量时代,创作者应坚守内容生产的真实性底线,合法使用AI技术进行创作,并对生成的内容进行标注声明;用户也要提升信息辨别能力,自觉抵制虚假流量,共同守护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梁尚蓉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