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 文化“新”生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传媒视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5月22日至5月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在深圳举办。当人在深圳却能与山西的古建合影,当书法机器人在宣纸上遒劲有力地写下“文博会”三个大字,当头戴VR眼镜乘坐滑翔伞空中俯瞰南京紫金山……深圳文博会这个“文化+科技试验场”,用一场文化盛宴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新生”。

数字焕活千年文脉

  步入深圳文博会现场,仿佛踏入了一个古今交融的奇幻世界。在众多展区中,传统文化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的华丽转身令人目不暇接,千年文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5月22日,进入山西展区,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展区一侧,鹳雀楼、应县木塔和佛光寺东大殿的古建模型整齐排列。在古建模型的后方,是一个“AI照相馆”——只需轻轻一点,数十处山西名胜古迹便跃然眼前,摆个造型,便可与古迹进行合影。现场,不少观众前来生成专属的文化打卡照。“体验非常棒,山西是古建大省,早就心向往之,没想到在深圳文博会上实现了和云冈大佛的隔空合影。”来自甘肃的观众张雨说。山西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工作人员徐立强介绍:“‘AI照相馆’的主题是‘跟着文化记忆打卡山西’,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山西文物与观众的照片合成,在传播山西厚重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了观众的互动感。”
  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在深圳文博会展区,处处是对文物的“数字化挖掘”:山西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制作《山西古建地图》,这是首次在展会中发布;在河南展区,利用空中悬浮显示技术,牛首爵、“子庚”铜簋等商周时期青铜器可“悬”在空中、“浮”在手上;甘肃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生产的文化遗产大数据超高精度数字化采集设备,助力文物数字化保护迈入“百亿像素”时代。
  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圳文博会展示的重点内容。5月24日,广东汕头展区,由广东群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18个小机器人身着各色服饰,循着鼓点跳起了英歌舞。“好汉们”灵动的姿势、精准复杂的舞步、良好的团队协作,让现场观众赞不绝口。这些机器人不仅搭载AI技术精准还原英歌舞步,还融合了潮剧盔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工打造的头饰、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定制的战袍和汕职院师生手绘的脸谱,成为行走的非遗艺术品。在该公司工作人员陈林杰看来,运用人工智能打造的英歌舞机器人能以更加生动、新颖且易于接受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尤其是成功吸引了青少年群体的关注,这对传承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实践。

科技助力产业升级

  5月22日,因题写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而走红的“山西姥爷”王朝珠现身深圳文博会,与机器人同写“文博会”三个大字。看着书画机器人能有模有样地书写出具备一定水准的书法作品时,王朝珠感叹:“科技的发展超乎想象。”
  人机互动温馨的一幕,背后是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写毛笔字的机器人只是深圳文博会“机器人大军”的冰山一角。本届展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汇聚了优必选、元象、影石创新等60余家头部企业。现场各种机器人“花式秀绝活”,“卷到飞起”:乐聚机器人、工匠社机器人共同演绎咏春拳法;广汽集团的人形机器人演奏钢琴;元萝卜机器人现场人机棋艺对决;如果逛累了,游客还可尝尝机器人调制的咖啡。
  “机器人大军”中,人形机器人是本次展会的一大亮点。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夏澜”人形机器人面容逼真、表情变化自然,引来不少观众与之互动。该款机器人头部有29个电机,可以做出22种表情,识别人物的情绪,还会说方言。在数字华夏(深圳)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吴为看来,科技需要温度和色彩,文化类企业同样也需要科技的元素。随着“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机器人将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文化产业的共创者,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变革。
  文旅产业发展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文创中国展区内,全球首款飞碟型电动载人飞行器格外引人关注。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飞碟”主要面向各种景区和娱乐场所,适用于低空飞行。目前已在台州方特乐园、贵州“村超”等23个城市的各类场景完成飞行表演,这将推动文旅融合、低空经济发展。
  传统架子鼓因占地面积大、不便携带、价格贵,从而成为不少乐手演奏的痛点。但以后敲架子鼓可能仅需要两根鼓棒。展区内,只见一名乐手拿着鼓棒凌空挥舞,随之有力的架子鼓声响起。深圳感音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凌晓军表示,这款感应空气架子鼓由两根鼓棒、一个音箱和一个彩插组成。利用飞控技术和空间定位算法识别动作,生成音乐信号并通过音箱播放。记者搜索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发现,包括空气架子鼓、无弦吉他、智能电乐管在内的智能乐器销量可观,这些智能乐器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音乐科技领域成为文化的新兴赛道,正展现出巨大潜力。

文创彰显文化自信

  在深圳文博会上,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以创新设计与文化内涵的双重魅力引发热潮,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
  “你好豹豹,介绍一下晋中有什么好吃的?”“晋中的好吃的可多了,平遥牛肉那叫一个香,太谷饼甜丝丝的。”5月25日,山西展区内,一名观众与“好人好豹”正在进行互动。“好人好豹”是山西西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以华北豹为原型的文创玩偶,相比于传统玩偶,该款增加了AI互动功能,提升了产品的趣味性。阿尔及利亚采购商维萨姆在山西展区驻足良久,饶有兴致地了解各种形式新颖的文创产品后表示:“这是一种展示文化的好途径,也是让所有人了解山西的方式,真是太棒了!”
  文创产品的火热体现在深圳文博会的各个角落。在文创中国展区,年销量突破百万件的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三星堆青铜面具书签、长信宫灯文创冰淇淋等成为现场“人气爆款”,供不应求;购买敦煌研究院飞天系列丝巾、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仕女盲盒的观众排起长队;浙江展区内《黑神话:悟空》惊艳亮相,身披战甲、酷炫帅气的悟空仿真雕像和呆萌可爱的猪八戒模型,以及山东展区的仿真熊猫玩偶等,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合影。
  包括文化IP在内的文创内容还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声量。在腾讯展位,QQ音乐海外版本会分享部分音乐作品版权,并根据当地听众喜好,对编曲进行调整。戴上展位上的耳机,观众便可听到QQ音乐海外版播放的不同国家语言的歌曲。借助人工智能作曲工具,就能生成包含歌词与人声的完整原创歌曲,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提供新的途径。
  深圳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刘蕾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现象级文化IP持续“破圈”“出海”,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展现出的无限可能,已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变量,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

本报记者张琦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