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遇上AI生活有多酷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传媒视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72岁的赵大爷凭借AI作曲编曲技术,在朋友圈发布了5首风格各异的原创音乐,收获无数点赞;65岁的诗歌爱好者李大爷借助AI将生活感悟一键生成韵律诗;退休教师张老师把旅游时拍摄的照片用AI软件变成国风插画……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学习掌握各种AI工具,主动拥抱AI热潮。

用AI画画写诗
老年人解锁新时尚

  随着AI应用爆火,已经退休的郝建青老人有点心痒痒。
  “新事物,老年人也要勇于尝试,不能被时代落下。”太原人郝建青72岁,平常爱好写诗词,也喜欢玩摄影。在下载了豆包App之后,他开启了AI探索之旅。
  老郝好奇地点开看图写诗功能,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导入,瞬间,一行行工整押韵的诗句便跃然屏幕。春日樱花纷扬的照片旁,AI生成“粉雪簌簌落玉枝,东风缱绻赋新诗……”看着这首既贴合画面意境,又充满诗意的文字,老郝眼中满是惊喜,忍不住将作品分享到老友群里,引发一片赞叹。
  身在吕梁市的郭大妈则是AI绘画的忠实粉丝。郭大妈年轻时就喜欢画画,可一直没机会系统学习。借助AI绘画软件,她只需输入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描述,比如“黄河岸边的烟火人家”,软件就能快速生成一幅幅精美的画作。
  郭大妈兴奋地说:“没想到我这一把年纪还能实现画画梦,AI真是太神奇了!”她不仅自己乐在其中,还把作品分享到老年舞蹈队的群里,引得老姐妹们纷纷赞叹,不少人在她的带动下也开始尝试AI绘画。
  68岁的太原人王阿姨,十分热爱旅游,在筹备与老伴的云南之行时,她借助DeepSeek规划了详尽的旅游路线。AI不仅依据她的兴趣精准推荐景点,还帮忙对比酒店价格,让旅行筹备轻松又高效。
  随着应用新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银发族紧跟时代浪潮,开启生活新篇章。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周怡帆认为,AI为老年人搭建了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不仅打破了年龄与技术之间的壁垒,更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与探索欲。当老年人通过AI满足音乐、诗歌创作等兴趣时,这不仅是技能的展现,更是自我价值的再挖掘。

AI课程现身老年大学
助老年人玩转新技术

  健康管理、旅游规划、防范诈骗……在太原开放大学的智能手机课堂上,十几名老年朋友端坐在教室智能屏幕前,专注地学习如何高效使用DeepSeek。
  “DeepSeek是一个智能深度搜索软件,大家可以输入指令,指令越详细,搜索到的答案就会越贴合。”太原开放大学副教授杨晓琴耐心地讲解“知识点”,帮助叔叔阿姨们掌握对话技巧,“就当它是朋友一样,告诉它一些关键词,就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有了专业讲解,老人们逐渐掌握了要领。“老师,我想问老年人正常的血压范围是多少?”学员刘阿姨十分关注健康话题,输入指令后,AI瞬间生成包含理想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定期监测等在内的详细内容。刘阿姨感慨:“以前要跑医院问医生的事儿,现在对着手机说句话就有答案,真是太方便了。”
  “今年AI大热后,我们太原开放大学就面向老年学员开设了AI课程。”杨晓琴是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早在2016年,她主讲的智能手机班就正式开班。多年来,她见证了无数老年人从对智能设备手足无措,到熟练使用手机购物、视频通话的蜕变。
  随着AI技术在生活中应用愈发广泛,杨晓琴精心挑选了DeepSeek和即梦AI作为教学内容。在线下课堂中,杨晓琴采用“场景化教学”,将健康咨询、旅游规划、照片美化等老年人高频需求融入课程。
  考虑到部分老人出行不便,杨晓琴依托“太乐学堂”直播平台,定期在线上授课。直播课上,她通过屏幕分享操作步骤,配合生动的讲解,让抽象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李新生老人通过线上课程,将儿时的老照片重新“上色”,让回忆变得鲜活。“以前总觉得AI离我们很远,现在通过这些课程,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李新生感慨道。
  祖国林老人则在线下课堂和线上直播的双重学习下,成功用DeepSeek制定出健康的饮食计划,他激动地说:“年龄从不是学习的障碍,老年大学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警惕AI诈骗“黑手”
筑牢老年人触网安全线

  在银发族畅享AI带来的便捷与乐趣时,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AI技术的特性,精心设计花样翻新的诈骗套路,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近期,太原67岁的赵大爷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音酷似自己的儿子,焦急地说在外面遇到急事,需要马上转钱。赵大爷一听儿子有难,心急如焚,差点把钱转过去。幸好社区民警之前来宣传过AI诈骗防范知识,他及时冷静下来,给儿子打电话确认,才发现是一场骗局。
  心理学专家指出,老年人情感上更依赖家人,一旦“亲人求救”,情绪极易失控,这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实施诈骗。
  除了语音合成,AI换脸技术也常被用于伪造身份。不法分子会通过社交平台收集老年人的照片,利用AI技术合成逼真的视频,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涉嫌违法犯罪为由,恐吓老年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还有的利用AI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虚假投资、养生保健等信息,诱导老年人上钩。面对这些隐蔽性强、迷惑性高的诈骗手段,老年人自身必须提高警惕。
  “遇到涉及转账汇款的要求,一定要保持冷静,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太原市万柏林区反诈民警在社区宣传时反复强调。老人们应牢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原则,对于陌生来电、短信、网络链接,做到谨慎点击;不随意在不可信的平台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即便对方知晓自己的部分信息,也不能放松警惕。
  周怡帆表示,只有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体系,才能让老年人在享受AI技术红利的同时,远离诈骗侵害,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相信随着全社会反诈意识的提高和防护措施的不断完善,银发族定能在数字时代安全、从容地拥抱AI带来的无限精彩。

本报记者刘慧芳

(责编:刘_洋、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