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贷担保助力乡村振兴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传媒视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政策效能功用逐步体现,以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全国33家省级“农担”公司为主干,市县机构为基础的较为完整的专业性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已初步建成。截至目前,全体系累计担保项目近380万个,累计担保金额已超1.2万亿元,在保余额已超4000亿元,占全行业涉农融资担保余额60%左右,成为担保支农领域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应聚焦粮食安全、产业振兴等领域,助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及普惠性,进一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引入更多金融活水。
  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定位。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把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融入日常工作中,坚持政策性定位,围绕支持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农业科技和装备等方向发挥“农担”作用,助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继续加大对棉、油、糖、猪等重要农产品的担保支持,助力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通过与全省各类金融机构广泛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增信、分险、赋能”功能,全方位满足“三农”各类金融服务需求,以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注入金融动能。
  坚定落实产业帮扶政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农业信贷担保要坚定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探索为我省的杂粮、蔬菜、鲜干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等产业融资模式。要不断拓展丰富面向多产业、多领域、多维度的融资担保服务产品体系,加大对农业市场行情研究力度,在精耕细作支持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方面进一步发挥“农担”价值。
  充分发挥金融杠杆撬动作用。要充分整合金融资源,根据各地特色、基础、资源等情况,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提高效率。农业信贷担保要加强与“总对总”银行的合作,结合市场环境变化不断优化“银担”合作流程,拓宽“银担”合作渠道,推动农村贷款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银担”双方要共同提升核心业务和风险管理能力,集中资源力量投入到重点支农政策落实中,联合开发更多免抵押、低利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融资少、期限短等农村金融服务中的突出问题。要加强与银行的信息共享与数据对接,开发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担保贷款产品及业务模式,提供担保业务操作效率,增进“银担”合作互信。
  积极放大“政担”合作效能。农业信贷担保要围绕政府支农目标,持续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将政策性农业担保工作嵌入当地财政支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工作布局中,真正成为地方政府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政策抓手。要加强与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的沟通交流,在项目互荐、风险分担、联合惩戒等传统“政担”合作机制基础上,积极协助当地政府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承包土地确权颁证数据、集体资产数据、农业补贴数据等,共建共享市县级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协助构建符合金融市场需要的农村信用体系,不断探索建立“政担”合作新模式。
  不断强化风险防控工作。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树立合规、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平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探索既符合金融普遍规律,又符合农业“轻资产”产业特点和农村熟人社会特征的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模式。要积极采取标准风控模型、大数据预审等技术手段,加强项目管理,及时预警、积极追偿、妥善处理,在推动农担业务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要切实加强保后管理,创新逾期项目风险化解手段,加大代偿项目追偿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及时盘活和处置风险项目。要加强与保险公司、期货期权等各种金融工具的业务合作,协同发力,切实提升“农担”服务的御险能力和安全系数。要结合大数据风控手段,通过加强涉农数据资源整合运用,进一步提升风控效率和服务精准度,有效解决农村金融风险管理难题。
  持续提高数字化发展能力。一是农业信贷担保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实际,逐步建立涵盖项目受理、资料审查、项目评审、合同签订、审批放款、保后管理、逾期催收、代偿追偿等担保环节的业务信息系统,实现项目全流程线上处理,高度重视自身业务数据的积累,为数字化转型提供高效、优质数据及一体化服务支撑。二是“银担”双方持续推进数据信息对接,提高数据交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提升业务效率的同时强化风险监控能力,共同开发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担保贷款产品及业务模式,增进“银担”合作互信。三是持续开展外部数据积累整合,加强与政府政务数据、征信数据、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整合本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信用数据等,打造具有本省特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作者: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师跃英)

(责编:马云梅、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