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点亮青少年新“视”界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传媒视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暑假期间,如何让青少年对手机“拿得起”又“放得下”?如何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这些都成热点话题。7月13日,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新时代少年儿童政治引领机理与方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8成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其中新闻热点、历史地理、科学科普、音乐绘画、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最吸引他们,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呈现“从玩到学”的新趋势。短视频打开青少年新“视”界的同时,如何促使青少年合理、健康的使用短视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短视频也可“开卷有益”

  “暑期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明月之下,醉意朦胧的李白,与天上仙人举杯共饮,一首《将进酒》吟咏而出,波澜壮阔!但是你知道吗?历史上,李白曾2次来到山西,写下40多首诗歌……”7月16日,这条3分钟的短视频发布后,点赞量迅速破万,博主“宋小米”直呼“没有想到”,然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博主“宋小米”是来自省城杏花岭区的一名高一学生,今年16岁。“宋小米”直言,自己很喜欢刷短视频,尤其是传统文化类,无形中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什么鱼是资深‘宅男’?”“被称为‘吉祥之鸟’的朱鹮到底有多珍贵?”“车厘子到底是不是樱桃?”……7月30日,大同市民李琳带着12岁的儿子乘坐高铁旅行,2个小时的旅途中,她和孩子一起浏览了不少科普短视频。“我也一起长知识了!短视频内容五花八门,孩子拿着手机刷短视频,如果是科普、教育等优质内容,那太好了;但如果是低俗内容,会无形中扭曲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李琳语气中不免担忧。
  短视频因其“短平快”的特点和生动形象的内容呈现方式,受到很多青少年的喜爱。《报告》显示,新闻热点和历史、地理、文化等人文知识内容更吸引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最喜欢的短视频类型是幽默搞笑类(66.6%),其次是人文知识教育类(52.8%),这与未成年人刷短视频主要是为了减压放松和丰富知识相契合。在吸引未成年人的短视频内容上,新闻热点位列首位,其次是历史、地理、文化等人文知识。接下来是舞蹈、音乐、绘画等才艺知识,介绍名校等的校园生活,航天航海、信息技术等科普知识,足球棋牌健身等运动休闲知识,占比都在三成以上。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薛平指出,优质短视频让青少年看到知识、看到美、看到健康,对于生活、学习和审美有正向引导作用。比如,短视频让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等在青少年群体中重新焕发生机,进一步推动了国风、国潮的盛行。“知识类短视频就像隐性课程,给未成年人的学习带来很多帮助,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学科内容学习,也包括成长。”薛平表示。

青少年模式来“护航”

  早在2019年3月,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短视频平台试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在试点基础上,在全国主要网络短视频平台全面推广,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目的是从源头预防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现在,平台和青少年都应该热情地去拥抱青少年保护模式。在这个模式里面,青少年可以减少接触不良信息,同时也能够拥抱优秀的短视频内容。”大数据分析师吴浩表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对使用时长、使用时段、使用功能进行了严格限制,对预防青少年短视频沉迷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浩介绍,今年,多个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优化上也陆续有动作。3月,抖音官方宣布抖音守护中心上线,用户可便捷开启青少年模式或长辈模式。其中青少年模式默认每天最多使用40分钟,22时至次日6时无法使用;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还加入了退出漏洞防范机制。5月,快手上线青少年模式5.0版要求一条视频从上传到呈现在未成年人面前,必须经过三重机审、多重人工审核,其中,人工审核规则由100多项增至120多项,进一步严控内容安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青少年模式的使用率并不算高。《报告》显示,只有40.5%的受访青少年在使用短视频时设置了青少年模式,35.2%的受访青少年从未设置过,36.1%受访未成年人不愿意开启青少年模式,不想被限制是主因。
  “从技术的角度,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下,算法会不断的推送同质化的内容,这些重复内容会让孩子们觉得无聊。”吴浩认为,直播、短视频等平台目前给未成年人提供优质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未来要继续致力于优化青少年模式“内容池”。

家庭陪伴不可“短”

  暑期,监管部门及短视频平台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十分重视,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抖音宣布启动“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项治理”……
  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短视频,把希望寄托在“强监管”上,可能治标不治本。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报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行为的影响:如果有家长陪伴,孩子“沉迷”短视频的比例会降低。
  “家长不妨用接纳、开放的心态,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共同制定浏览短视频的内容、时长等,在使用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丽表示,家长要意识到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的意义,以亲子互动取代“智能手机”,与孩子商讨短视频想要传递的信息,引导孩子使用短视频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
  “短视频有利于未成年人进行视频化学习,可以成为提升未成年人知识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工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建议,引导未成年人善用短视频,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不能谈网色变,要给未成年人实践和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在数字世界生存的韧性和能力。
  薛平也表示,一方面,我们要重视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正向健康的短视频服务内容与功能;另一方面,家长可以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短视频“奔现”的机会,比如带孩子们去大自然里发现短视频中博主们介绍的美丽昆虫、多样绿植;去实地感受董宇辉短视频“小作文”里的古老山西、神秘甘肃、魅力四川……

本报记者崔玲玲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