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综采一队检修班组长赵宏岩

用实干和担当成为矿工心中的“安全灯塔”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社会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的千米井下,综采一队检修班组长赵宏岩的名字,是工友们心中的“安全定心丸”。这个皮肤黝黑、行事利索的“90后”技术骨干,带着班组连续多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设备完好率始终领跑全矿。在矿工们眼里,他就像井下的一盏明灯,照亮着安全生产的前行路。7月19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见到了升井后的赵宏岩,听他讲述了井下的“安全密码”。
  把规程刻进心里,让安全落地生根
  “煤矿安全规程可不是摆设,那是用血泪换来的保命经!”每次班前会,赵宏岩总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刚参加工作时,他揣着《煤矿安全规程》在井下对照学习,笔记本记满了实操心得,后来干脆自编了一本《班组安全生产手册》,把条条框框变成了“干活儿的明白纸”。
  他的“三必查”铁规矩在队里出了名:班前会逐个观察工友状态,但凡有人打哈欠、眼神恍惚,立马“请出列”;设备启动前,他会蹲在机器旁摸遍每个安全装置,确认无误才点头;作业时他像个“巡逻兵”,谁图省事跳过流程,他当场就拉下脸。有老师傅凭经验操作,想省掉一道安全确认程序,被他厉声制止:“经验能当饭吃?违规操作一次就可能出大事!”
  2025年以来,赵宏岩所在班组月平均排查处理各类安全隐患100余项,提合理化建议26条,其中3项设备改造方案有效提高了井下检修作业安全系数,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在全矿进行推广。大伙儿都说:“赵班长的脑瓜里,装着咱工人的安全和省力招儿。”
  带队伍有妙招,让班组拧成一股绳
  “小张,这截电缆接头得这么缠才规范,你看……”在井下设备旁,老工人正手把手教年轻徒弟。这是赵宏岩搞的“双导师带徒”,一个教理论,一个教实操,让新人快速成长。
  他还把井下作业面划成一块块“责任田”,设备包机、区域巡查都落实到人,搞起“安全绩效双挂钩”。每班升井后,黑板上立马标出每个人的得分,谁安全做得好、活儿干得漂亮,工资单上见分晓。这种明明白白的考核,让班组里的“懒汉”变“勤汉”,大伙儿比学赶超的劲头足得很。
  抠细节成标杆,让标准成为习惯
  “赵班长查安全,细得像筛沙子!”工友常这么说。入井前,他总会盯着大家的安全帽、自救器,谁的帽带松了都得系紧;离岗前,每台设备的开关、按钮都要再检查一遍。
  在23600工作面,管线吊挂得像列队的士兵,材料码放得整整齐齐,连浮煤都清理得干干净净。这都是赵宏岩的“杰作”,他要求大家干活儿就得“手指口述”,启动设备喊一声“确认安全”,移架作业说一句“支护到位”。如今,这个工作面成了全矿的标准化样板,兄弟队组来参观时,都忍不住伸手摸摸那些锃亮的设备。
  面对井下突发状况,赵宏岩更是冲锋在前。今年2月,23600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断层范围近70余架,这给检修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赵宏岩带着工友们连轴转,顶板破碎段他第一个冲上去加固支护,设备负荷激增,他就守在机器旁盯守检修,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一个多月下来,他几乎没有休息一天,硬生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保障了工作面顺利推进。
  “井下无小事,安全靠大家。”赵宏岩常说的这句话,早已成了班组的口头禅。在煤矿生产的第一线,他用实干和担当,诠释着新时代煤矿工人的使命,成为矿工心中最亮的那盏“安全灯塔”。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武佳 通讯员 苗变玲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