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守护着淮海集团全厂的“心跳”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探访淮海集团能源保障分厂保障二组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社会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淮海集团能源保障分厂保障二组的员工在记录电流、电量。


  清晨,淮海集团厂区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35kV变电站也持续发出平稳的嗡鸣,值班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以确保供电系统的顺利运行。空压站里,工作人员也挨个查看着空压机的运行情况,好让风顺利送到每台机床上。而在办公室中,小组成员也刚接到电话,需要对某路固话进行维修……保供系统,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生产的“心脏”。7月9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探访淮海集团能源保障分厂保障二组,感受这里的18名员工,用自己的责任与专业,守护着全厂的“心跳”。
  电流如同血液
  “电流如同血液。”有着40多年工龄的班组长刘晓利,轻抚着继电保护柜,“这里跳停一秒,生产线就窒息一次。”而保障二组的核心任务,就是确保企业用电安全。为了更好掌控每个分厂的用电情况,其中,有8个人轮班守护着这颗“心脏”的跳动。
  晋明德和郭铁波则是今天的守护者,他们一个人拿着照明灯,一个人看着记录本,正在54台6kV的变电设备前一点点记录着电流、电量,这样的工作,他们一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以确保供电正常。“设备会‘说话’,关键要会听。”30年的工作经验,让晋明德甚至能通过变压器的嗡鸣声判断运行状态。经验和态度,也让供电站创造了连续几千天安全运行的纪录。
  空压站,守护生产的呼吸韵律
  在空压站的工房里,有一组排列整整齐齐的蓝色“铁皮箱”,因为他们的平均服务年限在2-3年,班组长刘晓利亲切地把他们称为“铁皮宝宝”。虽然只有5台设备,但却承担着企业生产所有的供风量,工作量实在不小。所以,小组特意排了5个员工来日夜照料这群小家伙。
  “我们平常看护设备,会像医生一样,有一套‘望、闻、问、切’的方法。”今天的值班员王佳虎有些兴奋地说道。所谓“望”,就是要通过看屏幕来看每台设备的出风情况;“闻”则是通过排气气味判断润滑油状态;“问”,则是通过建立设备的“健康档案”来追踪每台机器的“脾气”;“切”,则是通过与分厂沟通生产情况,再安排“供气调节”来延长设备寿命。通过精细化的维护,即使今年的产量屡创新高,能耗反而降了不少。
  通讯“神经”的急救兵
  如果说电力是企业的血液,那么通讯系统就是神经网络。保障二组,还承担着一个使命——充当企业的通讯系统的“神外医生”,保障其正常运行。“虽然现在人人都有手机,但是内部电话、直拨电话和公司的重保电路,还是需要我们出手的。”班组长刘晓利介绍说。
  “虽然我们人不多,但一整年,却对企业的多个通讯线路进行了升级改造,有时候是铺设的线路长,有时候是工作空间十分狭窄,有时候会遇到泥泞、无照明灯诸多小问题。”在去年,韩臻和余世奎就配合相关单位多次完成了对机房通讯设施设备的测试、维修、升级等工作。“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转个身都困难。”但每每接通线路后,他们又会和个孩子一样开心,因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永远热爱,永远热泪盈眶
  在保障二组的交接班记录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设备,更是淮海集团人的生产动力。”这支以“60后”为主力的团队,虽然老同志多,但思想从不掉队,他们正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亦用党员始终冲锋在前的行动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承诺。或许,真正的年轻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永远保持对工作的热爱与敬畏。永远热爱,永远热泪盈眶,便能永远创造激情。

山西晚报·山河+ 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晋爽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