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团队开展调研工作时被吸引

从“心动”到“行动”自此决定扎根长治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社会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短短30天,北京工业大学的设计团队就被长治的古建、神话和烟火气深深吸引,最终决定在这里扎根创业,自此从游客变创客。
  2025年5月8日至10日,北京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研究生们带着设计课题,踏上长治这片土地,开展调研工作。
  在潞州观音堂,团队与馆长座谈沟通,系统了解观音堂造像与壁画的历史背景与现状保护状况,进一步思考数字化手段在推动观音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价值与赋能路径;
  在屯留羿神庙,团队与当地文旅部门对接,围绕裔神传说展开实地考察,反思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策略及其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潜力与方向;
  在平顺岳家寨,团队实地走访并进行游客调研,全面了解古村落的现存状态与文化特征,深入探讨古村落保护中文化IP的打造,以及文化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天很短,但当他们拍去裤脚的尘土,一个决定已在心中清晰——就是这里了!
  为什么选择长治?这是一次长治文化创意产业与青年创意的双向奔赴。
  “3天前,我们是为课题而来,3天后我们想为这座城市留下些什么。”这是团队所有成员达成的一致共识。
  据了解,为进一步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来长留长、创新创业,长治市制定出台“太行青年人才创业计划”,通过“四个一”构建全方位多元化支持体系,“六举措”强化全方位服务保障,建成吸引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具有长治特色与区域影响力的青年人才创业品牌。
  6月9日,北京工业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在校生聂若涵和她的学长学姐们正式在长治注册成立公司。他们将深耕太行地域文化,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以“太行”为创作主题精心打磨毕业设计作品,探索从作品到产品的产学研融合发展路径,将长治作为梦想启航的起点。
  “选择在长治落地我们的创业项目,原因其实很简单。长治这片土地有着让人着迷的淳朴民风,厚重的文化底蕴也让我们灵感迸发。而且当地政府对文旅融合发展特别上心,政策支持力度大,这让我们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尤其是在我们来的当天,长治市委组织部刚刚通过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太行青年人才创业计划’、推介了‘中国人才夏宫’,热情好客的人才集团还为我们做了详细解读,各项措施都特别吸引人,尤其是在全国都少见的创业容错免责机制,就像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让我们能甩开顾虑,大胆去闯、放心去拼!”聂若涵说。
  “接下来,在两位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会用好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科研资源,紧扣长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把设计研究和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想搭建一个稳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把高校的创新思维、前沿设计理念,实实在在地融入地方发展里,为长治的文旅融合和城市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当然,我们也盼着能在平台搭建、政策扶持,还有产学研合作机制上,得到更多支持。特别是在文创产品孵化、市场推广,以及对接本地资源这些方面,希望能实现高校设计与地方发展的双赢,让创意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聂若涵说。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文举

  记者手记
   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在京长合作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与深化,长治市依托高校团队的专业优势与学术资源,结合地方政府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人才扶持政策等方面的积极推动,构建起了稳定的合作机制。在这样的支持体系下,激发出年轻人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热情与信心,也为青年群体在地方实现文化创业与价值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与平台。
  当下,年轻一代如何与传统文化对话与共创?在面对文化遗产与活态民俗的同时,我们不断思考,如何通过当代视角、设计语言和数字技术,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活化与传播。
  长治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独特的地域文化,从潞州古寺的庄严造像,到屯留神庙中的民间传说,再到太行山下古村落的质朴生活,处处蕴藏着动人的文化故事与真实的情感温度,使人沉静、动容,也激发出深入探索的渴望。这种切身的文化体验,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