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研判、科学调度、人机协同,山西晚报记者走访环保智慧平台和智慧建筑工地
防尘降尘助环保 智慧平台智慧工地有“招”
精准研判、科学调度、人机协同,山西晚报记者走访环保智慧平台和智慧建筑工地
防尘降尘助环保 智慧平台智慧工地有“招”
近期,太原市先后出现强风、降温及沙尘天气。面对复杂气象条件带来的扬尘污染挑战,太原市城乡管理局依托智慧环卫系统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通过精准研判、科学调度、人机协同的应对模式,有效降低恶劣天气对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的影响。近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访了环保智慧平台和一处智慧建筑工地,看他们如何防尘、降尘。
智慧环卫系统全面开展清扫行动
4月18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中心的智慧环卫平台。这里有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中央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清扫车辆和环卫工人的实际情况。通过智慧环卫系统,可以实际了解到详细情况,覆盖机械化车辆1400多辆、3000余名环卫工人。
据太原市环卫产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冯劲松介绍,为积极贯彻落实太原市委、市政府关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决策部署,按照太原市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根据气象预报信息与大数据分析研判,智慧环卫系统提前向各城区城管环卫部门及环卫作业单位发布道路扬尘防治应急调度指令。
各单位严格落实道路机械化作业考核要求,全面开展机械冲洗作业,采用洗扫与冲洗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冲洗频次,做到了城市主要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针对重点区域以及工地周边等关键位置,增加至6-8次,确保作业后路面湿润且无积水。同时,持续强化对快速路匝道、弯道处、交通隔离护栏下等易积尘部位的冲洗,将护栏作业与机械化道路作业紧密结合,必要时采用人机协同作业,降低灰尘扬起,吸附空气扬尘颗粒,最大程度减轻沙尘天气对城市道路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与此同时,积极配合并协助太原市城乡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通过在工地关键位置加装智慧环卫自有扬尘监测设备,及时掌握各工地状态,扎实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机械化清扫路面覆盖全太原市
在新建路龙潭公园附近,两辆清扫车辆正在进行清扫作业,一辆喷水、一辆清扫,缓缓驶过以后,路面变得更清洁。
据悉,他们除了早高峰时段-8时30分、11时30分-12时30分、17时30分-19时30分,其他时间段基本都在进行作业,包括夜间,他们仍在坚守岗位。
冯劲松介绍,道路分为一二三四级的,比如迎泽大街、长风街等16条大街,冲洗至少6-8次。智慧平台上显示的绿色标识,颜色越深,清扫次数越多。
根据气象部门信息,4月18日太原市迎来降雨天气。智慧环卫系统提前谋划,已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对容易产生淤泥、杂物堆积的区域进行重点清理,以便降雨时能更好地冲刷道路;另一方面,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在降雨过程中及雨后迅速开展道路清淤、积水清理等工作。通过“科技+人力”紧密配合,助力城市快速恢复整洁。下一步将继续动态优化极端天气应急预案,用科技赋能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守护市民的宜居生活环境。
智慧工地建设最大程度降尘
在平阳路西一巷的一处工地,四五名城管执法人员正在跟工地安全负责人沟通扬尘问题。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工地内,发现这里有多处喷淋系统,还有多种物料都用绿色篷布苫盖。
自卸车在出厂时,首先要经过沉淀池,然后再进入自动洗车平台。该平台设置为红外感应,不需要人控制。车辆一旦进入红外线感应范围,便可马上自动冲洗,保证出厂后不在路上扬尘。
各级监管单位在现场安装的扬尘设备一旦发现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后台马上就会预警,工人们收到预警信息后,则会在一小时内把隐患消除掉。还有自动喷淋系统,每隔半小时,这些自动喷淋系统就会对现场进行洒水湿润。此外现场还安排了一些零散人员,如果发现不合适的地方,马上第一时间安排人处理。
此外,进场的主要道路基本上是混凝土硬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扬尘。
贺晋是这家工地的安全负责人,他介绍,他们在关键的几个部位安装了9个摄像头,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扬尘污染,方便他们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据悉,最近开工的大概140处工地,有50多处逐步安装了摄像头,加上环保部门还引进了一批视频监控设备,基本可以做到全覆盖。有的工地还引进无人机监控,那样比人员检测更加便利。
贺晋介绍,智慧工地其实不仅包括视频监控,还包括劳务实名制、现场的物料收发系统、对升降机的监控以及塔吊螺栓防爆警系统、扬尘喷淋系统等。他们一定采取最大措施,把扬尘治理工作做好。
城管执法综合治理建立长期机制
太原市城乡管理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张春生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城市环境,从今年3月到5月底,太原市城管执法部门全面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集中整治行动,对辖区建筑工地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各项防尘降尘措施落实到位。
此次行动中,首先在开复工初始召集全市已经开工工地负责人,围绕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推进扬尘治理等内容,举办工地“开工第一课”扬尘治理专题培训,就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的标准、措施等进行了培训。其次城管执法人员深入各建筑工地,重点检查了以下内容:一是物料堆放和防尘覆盖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如砂石、土方等,必须采用防尘网进行严密覆盖,确保覆盖面积达到100%,并每隔一定距离绑扎压实,防止大风将防尘网吹起;二是道路保洁和洒水降尘频次,督促施工单位在场内外主要施工道路保洁的基础上增加洒水次数,保持工地路面和作业区域湿润,有效抑制扬尘产生;三是工地出入口的车辆冲洗设施运行情况,确保车辆冲洗干净,不带泥上路,避免对城市道路造成扬尘污染。
在检查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当场责令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安排专人跟踪复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并做到长效保持。同时,执法人员还积极向施工单位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增强其环保意识,引导其自觉履行扬尘防治主体责任。
下一步,太原市城管执法部门将持续加大对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扬尘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
山西晚报记者 宋俊峰
链新闻
高平探索智慧交管“无人机+云端”跑出事故快处快赔新速度
山西晚报讯(记者 辛戈)“事故现场勘查已完毕,请车主配合立即驶离,避免造成交通拥堵……”民警通过远程操控无人机完成交通事故的现场勘查,第一时间将采集信息上传“高平交警事故视频快处快赔”小程序。4月21日,晋城市公安局向社会发布信息,高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探索智慧交管,“无人机+云端”跑出事故快处快赔新速度。
“请切换手机摄像头,按我的指引操作,配合进行远程信息采集……”4月16日8时39分,道路交通事故研判中心接警员拨通事故当事人冯女士的电话,并发送一条短信,引导其点开链接进入“高平交警事故视频快处快赔”小程序,与当事人视频连线。在接警员的引导下,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冯女士小车被追尾事故的信息采集工作,第一时间认定事故责任,生成“事故登记表”,并将结果同步推送至当事人及对应保险公司理赔端,简化了事故处理程序,实现轻微事故的快速处理与理赔。冯女士感叹道:“这个小程序处理事故太方便了,不用去交警队,也不用等保险公司现场处理,真是又快又好。”
据悉,近年来,高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积极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交通事故全流程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运用轻微事故视频快处快赔、复杂事故无人机快勘快撤、事故纠纷多元化解快办快结的“三快”工作机制为交通事故处理按下“快进键”。处理过程中,交警可将保险人员拉入视频群聊进行在线协商,现场照片及当事人信息实时共享。经调解协商同意后,2000元以下的轻微财损、轻微人伤小额理赔可在线快速赔付。“民警运用小程序对事故进行信息来源针对复杂事故现场,大队快速启用无人机到场勘查,在短时间内完成现场情况采集,为后续责任认定提供重要的证据资料,同时引导当事人快速撤离现场,避免交通堵塞。小程序运行以来,大队日均减少20辆次处警车辆、60人次处警警力。群众在现场等待时间平均缩短12至15分钟。24小时内保险赔付到账,优化了理赔流程;每起警情平均15分钟处置完毕,有效减少了道路拥堵,提升了交通事故处理效率,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今年以来已处理轻微交通事故1420起,占接警总量的40%,警力资源得到充分释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