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尧都区非遗“平水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柳峰:
指尖把脉受损藏书 匠心唤醒沉睡墨香
临汾市尧都区非遗“平水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柳峰:
指尖把脉受损藏书 匠心唤醒沉睡墨香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斜斜地洒在临汾尧庙古玩城的一间古籍修复工作室的案台上,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檀香与宣纸气息。临汾市尧都区非遗“平水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柳峰正俯身端详一本清乾隆十七年的四友堂刻本《东周列国全志》。“虫蛀、酸化、粘连……这本‘病人’的‘伤病’可不少。”他的指尖在泛黄卷边的纸页上轻轻摩挲,如同一位老中医为病人把脉。
修复过程如同大夫给古籍治病
这个古朴的工作台上,镊子、毛笔、鬃刷、竹刀等数十种工具整齐排列,仿佛一场精密手术的预备仪式。说话间,杨柳峰用竹刀从书脊处缓缓挑开 一页蜡黄色且近乎脆化的纸张,动作轻得像是怕惊醒一场千年的梦。“拆解时,连呼吸都要放轻。”他解释道,“这些纸页的纤维已脆弱如蝶翼,稍有不慎就会碎裂成历史的尘埃。”
“古籍就像病人,要先望闻问切。”杨柳峰将一页破损的纸张置于放大镜下,山西晚报记者透过镜头看到纵横交错的纤维间布满虫蛀的孔洞。“这个病人的‘病因’复杂,紫外线、湿度、微生物都是‘凶手’……”他指着纸张边缘的褐色斑点说,“这是酸化痕迹,得像侦探一样追溯它的保存环境。一本受损的古籍从开始修复到最后修好入库,大致要经过拟订方案、拍照扫描、定级归档、配纸、修复、折页、裁齐、压实、装订等20多道工序。”
顷刻间,竹刀在杨柳峰的手中游走如针灸用的银针,沿着虫洞边缘轻轻剔除腐朽纤维。
环顾四周,这个不大的工作室,除了书架就是装纸的橱柜,陈列着数百种仿古纸张,有的泛着米黄,有的带着麻纹。杨柳峰抽出一张仿清代的竹纸,一边对着光线比对一边说:“配纸不仅要颜色、厚度匹配,连帘纹(造纸时留下的纹理)方向都要一致。”他取出一把剪刀,沿着破损边缘精准裁剪,新纸与旧页的接缝处几乎隐形。“这是与古人的默契。”他抚平纸角,眼中闪过一丝自豪。
匠人与古人对话,守护历史记忆
“根据家谱记载,我们家族在明朝时候出过一个举人,后来的几代人也相继出了好几个秀才,所以家里的藏书就很多,到了我爷爷这代,由于多次搬家藏书丢了不少,但是我记事那会儿家里的一孔窑洞里都是各种各样的书籍。”杨柳峰说,小时候爷爷经常带着他对一些珍贵的藏书修修补补,许是受家里的影响,杨柳峰上大学时候就选择了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毕业后,他曾参与山西省博物院、山西省图书馆、临汾市图书馆、临汾市博物馆、闻喜县档案局等馆藏古籍的善本修复及仿真复制等工作。2017年,杨柳峰成立了以技艺传承、研究、文物修复等为主的工作室,一直从事古籍修复相关的工作。
“装订是古籍的‘骨骼重建’,让文明‘重生’的最后一环。”杨柳峰将修复好的书页按原顺序排列,用木槌轻敲书脊使其平整,再以天然糨糊黏合。最后,他取出一根特制丝带,手指翻飞间完成“四眼线装”——这是延续千年的中式装帧技艺。成书的瞬间,一本曾濒临瓦解的古籍终于挺直了“脊梁”,静卧案头,仿佛从未经历沧桑。
“有人问我,花3个月甚至半年时间修一本书值不值?”杨柳峰捧起一本刚修复完成的古籍,语气坚定地说,“你看这上面的批注——清初著名文学家蔡元放评,记载内容是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数百年的时代变迁,或是揭开某段历史的密码。我们修的不仅是纸,是文明的‘DNA’。”
“古籍修复是活性保护,要留得住更要用得上,要坐得住冷板凳也要在应用中检验效果。”杨柳峰坦言,古籍修复是一门“孤独的手艺”。一名成熟修复师需近10年的沉淀,而全国专业从业者也特别少。但令他欣慰的是,工作室近年来多了年轻面孔。“00后”学徒小陈说,她喜欢这种‘与古人神交’的感觉。”杨柳峰笑着指向墙角——那里堆着学徒们练习用的仿古纸,每一张都写满了稚嫩却认真的修补痕迹。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完毕,离开工作室时,夕阳为尧庙古玩城的砖墙镀上了一层金边。杨柳峰的身影仍伏于案前,与另一本古籍“对话”。他的工作台上,一张便笺格外醒目,上面写着:“修书如修心 敬畏方得始终。”
在这个时间的“诊所”里,匠人们与古人对话,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在他们的手中,每一本古籍都不仅仅是纸张的堆砌,而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载体。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修复匠人,用他们的技艺和耐心,守护着历史的记忆,让文明的薪火得以延续。在这个春花烂漫万物复苏的时节里,或许还有无数如杨柳峰般的古籍修复匠人,他们以手为媒,以心为尺,在方寸纸页间完成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明接力。或许,这正是这门非遗技艺最动人的模样——不是博物馆里陈列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指尖的、鲜活的历史长河。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 通讯员 郝海军 王梓轩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