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婚攻略”“备婚踩雷”……这一原本私密的个人行为正在演变为一种公共议题
嗨,即将结婚的年轻人,备婚也很嗨
“备婚攻略”“备婚踩雷”……这一原本私密的个人行为正在演变为一种公共议题
嗨,即将结婚的年轻人,备婚也很嗨
近年来,“备婚”一词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高频词汇。从“极简备婚”到“特种兵式备婚”,从“备婚攻略”到“备婚踩雷”,这一原本私密的个人行为正在演变为一种公共议题。3月25日,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后得知,备婚热潮的背后,不仅是消费升级与婚庆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复杂态度、对仪式感的极致追求,以及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的身份重构。
年轻人热衷备婚
今年24岁的李女士是长治人,在太原工作。今年3月领证,准备10月举行婚礼。从领证那天起,李女士就开始进入备婚状态。首先确定下来的,是婚礼场地。“10月结婚的人多,心仪的酒店就那么几家,得早早去订。在预订酒店时,主要考虑的是主厅的大小,希望亲朋好友都能见证仪式。婚礼策划还没有去选择,计划问一下最近已结婚的人的经验。”李女士说,在备婚的过程中,婚纱与妆容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试妆一次最少需要200元,一些名气大一点的化妆工作室试妆价格会更高。对于这个花费,李女士认为是必要支出,“多试几家才能选出最好的”。最费神的事情是选婚纱。李女士选过一次,可是既让家人满意,自己又喜欢的婚纱,还没找到。婚礼摄影和摄像,对李女士也十分重要。婚礼中每一个有意义的瞬间,李女士都想记录下来。即使价格贵点儿,李女士感觉也值得。
太原市民小赵刚刚完成婚礼。为了让备婚过程更加顺畅,小赵提前一年便在网络上寻找灵感,并成功找到了一份其他新娘整理的表格,其中详细记录了备婚的进度表、需要准备的物品以及注意事项,整整6页。山西晚报记者注意到,表格类似于一份项目计划书,标明了各项目名称,需要提前介入的时间,还留有一个空格用来填写进度。表格中,还有各种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准备花束的时候,需要备一个喷壶,不时给花束喷水,防止花束发蔫;再比如,选婚纱时一定要考虑老公身材,老公太瘦最好别选蓬蓬裙,否则上镜比例悬殊太大等等,可以说事无巨细。确定饭店、确定婚礼策划……备婚过程中,最耗费精力的是挑选各种物品,大到婚纱,小到穿戴甲,每一样都能让她纠结好久。“好在,婚礼进行得十分顺利。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十分忙碌,却也十分有意义。”小赵说。
当备婚成为社会话题
3月25日,山西晚报记者打开某分享类平台,输入“备婚清单”关键词,相关笔记有57万+。女生小瑶将自己从订婚开始的备婚过程,整理成多篇笔记,并成了备婚博主。笔记中,除了各种备婚好物分享,还有各种表格分享。领取表格需要关注博主后,花费1.8元购买。表格分类十分细,有备婚清单、婚礼人员分工表、领证官宣、婚礼邀请话术等等。小瑶的一篇“婚礼邀请话术”的笔记,收获了2.3万赞,以及3000+的评论。“网上,有好多不花钱的表格,但不全。与其各种找,不如在博主这里花10元钱买。”“备婚清单十分齐全,感谢姐妹分享。”评论中,清一色的好评。因为备婚,小瑶收获了1.8万的粉丝。
从“极简备婚”到“特种兵式备婚”,从“备婚攻略”到“备婚踩雷”,网络上关于备婚的话题五花八门。有崇尚极简主义的,也有喜欢极繁的。如今的备婚,早已超越司仪、摄影、摄像、化妆这传统的“四大金刚”,而是形成了覆盖全周期的产业链。其中,前期筹备包括婚策公司、婚礼管家、备婚APP;仪式环节包括全息投影、定制灯光秀;延伸消费还包含婚前微电影、旅行婚纱照、婚品手作工坊等等。社交平台将备婚变成“连续剧式”的内容生产:求婚vlog、试纱日记、婚礼现场直播……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被观看”,而是主动策划“人设型婚礼”。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备婚”相关搜索量年均增长120%,婚纱照旅拍、定制请柬、婚房装饰等细分品类销量激增300%以上。
用仪式感构筑安全感
当Z世代开始步入婚姻殿堂,他们的备婚行为正悄然重塑着整个婚庆产业的生态格局。二级心理咨询师吴银燕表示,当代青年群体的婚恋观与消费行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社交媒体与多元文化交织的背景下,备婚不再仅仅是传统仪式的简单复刻,而是演变为一场关于自我价值表达、消费理念重构与社会关系整合的复合实践。
在吴银燕看来,不少年轻人通过精心备婚构筑心理安全网。心理学研究显示,复杂仪式能增强参与者对关系的承诺感——耗时半年的备婚过程本身就成为婚姻的“沉没成本”,而社交媒体上的“晒备婚”行为,则通过公众监督强化婚姻的神圣性。对于年轻人而言,备婚是一场社会角色的成人礼。挑选婚纱时的“公主梦”,设计请柬时的审美表达,甚至为婚礼减肥30斤的极致自律,都在完成从“个体”到“社会人”的身份转换。
催生商业模式创新
太原市民李静经营一家婚纱摄影工作室13年。为了迎合年轻人的需求,店里准备了备婚时间表等相关资料。李静觉得,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年轻人需求更加个性化,也更加理性,完成订单的周期有所增加。
业内人士武女士则表示,随着95后、00 后成为婚恋主力,传统婚庆服务商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曾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影楼、酒店婚宴部门等机构,客户流失率年均增长9%。为此,一些影楼通过开辟“微电影+旅拍”业务线,将客单价提升40%,验证了服务创新对存量市场的激活效应。行业洗牌加速背景下,“大而全”的婚庆综合体正在让位于垂直细分领域的专业服务商。
同时,新兴业态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独立婚礼策划工作室数量3年增长220%。一些专注小众市场的供应商快速崛起:提供汉服定制婚服的品牌年营收突破2亿元、主打科学备婚的知识付费课程付费用户超50万……这些新业态,通过精准定位特定消费场景,正在重构行业价值链条。一些传统品牌,正在跨界融合。家居品牌推出婚庆系列套餐,旅游平台开发“婚礼+蜜月”一体化产品,甚至金融保险机构设计婚姻保险理财组合。这种产业边界消融现象,标志着婚庆经济正进化成为连接消费、文化、金融等多领域的超级接口。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实习生 郭沐蕊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