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NFC功能慎用 小心成犯罪分子的“提款机”
手机NFC功能慎用 小心成犯罪分子的“提款机”
山西晚报讯(记者 辛戈)为了方便快捷支付,很多市民在使用智能手机时都开通了NFC功能。可你是否知道,犯罪分子只需要几步,就能在你眼皮底下盗刷你的钱。2月19日,太原市反诈中心向社会发布预警提醒,警惕骗子利用NFC功能将你的手机变成“提款机”。
在警方通报的案例中,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航班因机械故障被取消,并询问是选择改签还是退票。李先生选择改签,对方进一步表示因已为其购买保险,可退还300元到银行卡,但需通过“企业支付”操作。在对方的指引下,李先生使用招商银行卡在抖音平台开通了“放心借”服务,并按照对方要求分两次借款共10万元。随后,对方要求李先生下载名为“NFO-X”的软件,并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刷卡操作。李先生按指示完成了两笔大额交易,当对方要求进行第三次刷卡时,李先生察觉异常,但已被骗9.8万元。
NFC是什么?警方介绍,NFC是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允许设备在10厘米内进行数据交换。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为了快捷支付,大都开启了手机的NFC功能。
根据目前警方已经掌握作案手法,骗子首先会伪装正规身份,以“航班故障”“会员扣费取消”为由,引起受害者紧张情绪,利用紧急感降低其警惕性。随后,要求受害者通过NFC功能,将银行卡信息与虚假软件绑定,直接读取并转移卡内资金。在此期间,骗子还会使用屏幕共享等技术,让受害者误以为对方是正规操作,进一步增加信任度。为了使受害人延迟发现自己资金被盗,骗子还会发送虚假的“成功取消”消息,让受害者放松警惕。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警惕“客服”来电,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务必核实其真实身份,尤其是涉及改签、退款等敏感信息时。要慎用NFC功能,避免随意通过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谨防被盗刷。要拒绝屏幕共享,任何要求打开屏幕共享或远程协助的操作均应高度警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一旦察觉被骗,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冻结银行卡,并报警处理。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