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疑问找AI,山晚记者亲测效果”系列报道三
社会救助怎么申请?AI:不同类型要求不同
“民生疑问找AI,山晚记者亲测效果”系列报道三
社会救助怎么申请?AI:不同类型要求不同
太原市民马女士从山西晚报上看到2025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召开,报道中重点提及社会救助,于是,马女士想通过记者了解自己老家的一位亲戚是否能够申请。马女士说她的这位亲戚是位未成年人,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后从未和其联系过。
像这样的民生政策类疑问,AI能够解决吗?回答是否靠谱?记者调查并询问专职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发现,类似问题AI的回答仅可大致参考,相关问题一定要到当地民政局咨询。
记者和AI的对话
记者提问:哪些人可以申请社会救助?
AI:社会救助包含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救助申请条件有所不同。
最低生活保障:具有当地户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户籍所在地规定。比如家庭遭遇变故,主要劳动力丧失,收入骤减,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家庭。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持有当地户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同时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户籍所在地规定。像一些无儿无女、无经济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就可以申请。
临时救助:遭遇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交通事故、重大意外伤害以及突发重大疾病等,导致基本生活暂时性陷入困境,需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人员;因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主要经济来源中断,导致基本生活暂时性陷入困境,需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人员;在申请其他社会救助或慈善救助的过程中,基本生活存在重大困难,难以为继的人员;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低保边缘家庭:具有当地户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高于户籍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1.5倍,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户籍所在地规定。
支出型困难家庭:具有当地户籍,家庭可支配收入扣减因病、因灾、因残、因意外事故、因子女上学等刚性支出后低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户籍所在地规定。
记者提问:如果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多年,在山西的未成年孩子可以申请的救助范围有哪些?申请流程及可申请到的补助金是多少?
AI: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
申请流程:由孩子本人或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提交公安等部门出具的父亲死亡证明、母亲失联证明、本人及监护人户口本和身份证、近期1寸免冠照片、基本生活费申请书等。乡镇人民政府15日内开展入户核查并给出审核决定,符合条件的填写《山西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申请登记表》,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并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20日内进行审核,作出审批。
最低生活保障
申请流程: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也可委托村委会、居委会代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受理审核,通过入户调查等形式进行信息核对和经济状况调查,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确认,符合条件的从下一个月开始通过银行社会化发放低保金。(编者注:此处回答不完整,正解见下文)
教育救助
申请流程:义务教育阶段由学校统一落实相关政策;高中及大学阶段,可向学校提出助学金申请,按学校要求提交家庭经济困难等证明材料。(编者注:此处回答不完整,正解见下文)
资助标准:学前教育阶段1000元/生/年;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1250元,非寄宿生为国家基础标准50%;普通高中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在1000-3000元范围内分档;中等职业教育每生每年2000元。(编者注:此处回答不完整,正解见下文)
AI回答大方向没错,申请流程有出入需咨询当地民政局
针对AI的回答,山西晚报记者咨询了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中阳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股长闫雪婷。她认真看了后介绍说,AI回答大的方向没错,在申请流程和资金标准方面需咨询当地民政局。
闫雪婷说,AI回答的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流程不完整。
根据省民政厅下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审核确认办法》第26、27和28条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初审意见,并在申请家庭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初审意见等相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和初审意见等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确认意见。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确认同意,并确定救助金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证或者确认通知书,自确认同意决定之日下月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除此之外,对于资助的标准,闫雪婷说AI解答也过于简单。
从中阳县学生资助政策中可清楚看到,从学前资助、义务教育阶段“一补”、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助学金、普通高中免学费、学生高中生生活补助、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中职学校免学费,到中职学校学生生活补助,对于资助对象和标准有明确且详细的规定,而非AI简单的回答。
闫雪婷说,平时他们接到最多的电话就是询问各自的情况是否符合申请救助的标准,而申请社会救助的案例也是各不相同。“AI提供的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的申请流程和救助标准需咨询当地的民政局。”
社会救助保障网在山西越织越密
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2024年的工作成效中重点提及社会救助,一方面不断健全兜底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等办法细则;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精准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有序开展“精康融合”行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困境儿童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另一方面稳步提高基本保障水平。落实各项救助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653元/人/月、539元/人/月。城乡特困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10750元/人/年、9799元/人/年,较上年提高208元/人/月、273元/人/月。
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集中和散居养育标准分别达到1975元/人/月、1320元/人/月,较上年提高220元/人/月、150元/人/月。
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分别达到82元/人/月、109元/人/月,较上年提高2元/人/月、4元/人/月。
全年下达资金64.93亿元,保障低保对象95.5万人、特困人员12.9万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1万名,惠及残疾人73.42万人。同时完善精准救助机制。建立部门间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双向开展数据比对25次,累计接收推送数据2622.68万条,有效助力各类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和精准救助。
在自愿申请、日常排查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强化“政策找人”,公布129部社会救助热线,全年排查特殊困难群体17.9万人次、流动留守儿童11.55万人,8.66万人新增纳入残疾人“两补”,救助生活无着等临时遇困人员2.49万人次。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