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记者除夕夜走近春运背后的“寒夜打温人”

彻夜不眠“暖男”通宵为列车“打温活血”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社会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扫码看视频。拍摄:李婷制作:张琪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车辆段太原动车组运用所(以下简称太原动车所),有一群“打温人”,他们彻夜不眠、通宵守护,只为给每一组平安接送乘客回归的动车组列车进行“驱寒保暖”。
  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1月26日开始,即春节前夕,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大面积降温,省城太原也迎来2025年的第一场雪。春运高峰期外加新年突然而至的严寒低温天气,让“打温人”的工作量也瞬间增加。为更好地保证春运期间列车的安全运行,他们犹如一个个细致而专注的“暖男”,时刻守护着自己所负责的动车组列车,确保每一位乘客都有温暖而美好的乘车体验。
  1月28日晚,除夕夜,在家家户户欢聚的日子里,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动车所,见到这群正在为列车进行“打温”的寒夜“暖男”。
  从-17℃到18℃
  “打温人”12小时工作不停歇
  1月28日22时,气温-11℃,寒风刺骨,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动车所的动车组存车场内。此时,近千平方米的巨大车场内,一列列回库休整的“子弹头”动车静静地趴在轨道上,据介绍,这些为春运服务累了一天的“铁家伙”,将经过近8个小时的休息后,再次出发送春运旅客回家。
  不远处,一个个黑影在动车轨道间时走时停,只有一束白光随人影晃动。他们,就是列车“打温人”,每晚9时到次日上午9时,他们穿梭于动车组之间,隔两小时巡视一趟,为忙碌了一天的动车组打温活血。
  “冬季寒冷,动车组和人一样也‘怕冷’,所以我们就得不停地来回巡查,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后,大降温,动车就很容易出问题。”23时,室外温度从-11℃降至-17℃,已经进行一趟巡检的太原动车所打温组工长武国华,始终拿着手电筒,继续穿梭在一辆辆动车组之间,根本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武国华,今年45岁,做动车组机械师10余年,为动车开展“打温”作业近6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武国华表示,所谓动车“打温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职业,工作人员大多是各个动车组的机械师。“每年的春运期间,为防止夜间室外停放的动车组,内部供水系统和管路设备被冻坏,只要室外气温下降至0℃,就会立刻抽调动车组最专业的动车机械师,通过调节车内空调温度,确保车厢温度一晚上维持在18℃以上,如遇到极寒天气,可以在18℃的基础上调高一至两度。”
  这群由动车组机械师组成的“打温人”,除随时保证动车组温度外,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在车厢内外进行巡视,检查试验电茶炉、受电弓(一种安装在动车车顶上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从接触网获取电能,为动车提供动力)等设备设施状态。因此,从晚9时到第二天上午9时,整整12个小时,“打温人”始终工作不停歇,时刻都要处在认真排查的紧张工作中。
  “为动车打温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12个小时,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就拿今天目前的最低气温-17℃来说,车内一定要时刻保持18℃,就得不停歇地巡查,如果处置不力,车厢气温下降,设施就会出现结冰现象,这在我们动车组就属于重大事故。所以我一直觉得,‘打温’工作就像上阵打仗,可马虎不得!”武国华说。
  除夕夜首次与动车为伴
  “00”后“暖男”为自己自豪
  1月28日21时20分许,室外温度-5℃。在太原动车所存车场的一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旁,一名身着反光背心的黑影,正拿着手电筒,孤独地行走在寒冷的轨道上。远远望去,背影虽略显消瘦,但脚步却十分坚定。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黑影对动车组外围工作巡查完毕后,停在了车头的位置,开门、上车,几分钟后,原本黑漆漆的车厢一下子亮了起来。
  此时,山西晚报记者见到了“黑影”的真面目,是一名年轻小伙子,面庞白净,戴副眼镜,看起来斯文有礼,像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记者采访得知,年轻人叫张腾飞,今年24岁,是这批动车组机械师中工作时长最短,也是“打温”行列中最为年轻的“00”后之一。
  此时,张腾飞开始对动车组内进行检查,对车内蓄电池电压进行确认后,张腾飞熟练地开启车组控制系统,顿时整部车辆明亮起来。
  “不能让这铁家伙‘睡’太死,温度太低该把水系统冻住了。”张腾飞坐在驾驶位上,熟练地操作着眼前的几块显示屏。记者看到,张腾飞操作时十分认真,不熟悉的人会以为他就是火车司机。
  “之前在学校,我学的就是机械工程,不过是偏理论性的多。我是2024年9月来到这里,一直跟着工长武国华,很感谢他,这4个多月很充实,和他学到了很多动车操作与实践方面的知识,现在,我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打温’工作了。”张腾飞开心地说。
  由张腾飞进行“打温”的动车组共有8节车厢,每节车厢的温度,张腾飞都要用手持红外温度计点测一下,车内温度必须在18℃20℃才算达标。记者特别计算了一下,张腾飞从开始打温到车厢测温完毕,起码需要半小时。等温度合格后,张腾飞也走到了列车另一端的驾驶室。同样的操作就要再做一遍。“一项项工作,要按程序操作,下车后,再开始第二趟车打温。一两个小时后,我还会回来再次打温、点测、关机、再重启。然后就这样不断循环……”张腾飞说。
  这个除夕夜,是“00”后张腾飞首次独立完成为动车组列车的“打温”工作,也是他毕业后第一次因为工作未能与家人团聚的除夕夜。张腾飞表示,虽然有遗憾,但更多的是自豪。
  “虽然除夕没能与家人团圆,但是想到大年初一,乘客坐上由我亲手‘打温’的动车组列车,看到他们温暖开心地有说有笑时,再多的遗憾都会被化解,因为乘客的感知度和满意度,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再苦再累也值得!”张腾飞说。
  工长武国华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在太原动车所存车场,像张腾飞这样的“打温人”共有16人,12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大家都如张腾飞一样,一刻不停歇。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