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把脉 右玉气象人守护“塞上绿洲”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社会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月17日,70岁的李云生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查看右玉县气象局推送的重要气象信息和每周气象要讯。依据这些信息,他会对种植在右玉县李达窑乡马头山的300余万株树苗针对性地采取防火措施。
  同一天,在新城镇野场村种植牧草的郝凡也在关注气象信息。他借助建在田地旁的全国气象部门第一批生态站、全省唯一的草地生态站,了解土壤水分情况,以判断是否需要对土地进行冬灌。
  右玉县气象局作为国家基本站、二类艰苦台站,自1956年建站以来,一代又一代气象人全心投入治沙造林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他们不仅见证了右玉从“不毛之地”变身“塞上绿洲”的历程,也目睹了农业种植实现丰产丰收。1月17日,省气象局春节慰问组走进右玉县气象局,为坚守岗位的气象人送上新春祝福,山西晚报记者跟随慰问组深切感受到他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精神。
  荒山变绿林 气象数据也在变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右玉,是一个天然风口。当风口与沙漠相遇,这片土地曾经寸草不生,林木绿化率不足0.3%,沙化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6.4%。为改变这一现状,在一任任县委书记的带领下,每一位右玉人都有过“每人种植十棵树”的经历。
  李云生1955年出生在右玉马头山,从部队转业后,先是在大同市左云县的一所技校担任驾驶员,后来开办了驾校。2000年,得知因整村搬迁,马头山处于闲置状态,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承包这片山头,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李云生回忆道:“原来计划种树三五年后开个农家乐,搞生态旅游。但‘荒山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现实,打破了我的计划。”右玉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无霜期短,冬季极其寒冷,极端最低气温达到-40.4℃,夏季又少雨干旱,风沙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下,栽种的树苗成活率仅有三成,所以每年都需要补种树苗,这让他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他也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每当看到那一点点变绿的荒山,内心便满是不舍,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自开始种树,李云生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马头山。每天天一亮他就出门,天黑才收工,回来时从头到脚都是沙子。他说:“树苗当年活下来还不算数,得连续存活三年,才算真正成活。”二十多年来,经过持续不断种植,如今的马头山上已有300余万株树木扎根生长。春风吹过,树枝沙沙作响,从远处眺望,层层叠叠的树木一望无际。
  王明花1950年出生在右玉县风沙最严重的黄沙洼旁边的头水泉村。她说,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大黄风,一刮就是十来天。白天屋里都得点灯,早上起来,门常常被风沙堵住。
  黄沙洼位于右玉旧城的东北面,是当时右玉绿化难度最大的山梁,右玉人用了整整8年时间,三战黄沙洼,把这片4公里宽、20公里长的沙丘变成了绿树岗。
  从小学起,王明花就跟着大人扛着锄头在黄沙洼上种树。她说:“当时种下的树,有的被大风掩埋,有的被大风连根拔起,只能反复种。”那一代人吃了很多苦,但如今树种活了,黄沙被挡住了,天空变蓝了,河水变清了,每亩地的粮食产量从100斤增长到了千余斤。在王明花看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右玉县气象局工作了40年的王永强介绍,几十年来,右玉人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头,累计种下了近1.4亿棵树。如今的右玉,林木绿化率已从不足0.3%提升到57%,全县域成为4A级旅游景区。王永强还提到,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气象指标上,右玉县的无霜期从108天增加到125天,大风天气、沙尘等突发性灾害天气明显减少。
  气象“智囊团”为右玉农业护航
  “我正打算把收割的牧草晒干,接下来能不能有连续几天的晴天呀?”“到底啥时候会下雨呢,我需不需要给牧草浇水?”……这些满含关切与期待的询问,常常从种植了3000亩牧草的郝凡口中,传递到右玉县气象局工作人员的耳中。郝凡谈及此事,言语间满是感激,正是因为气象部门给出的专业建议,他的牧草比去年多收割了一茬,实实在在地增收不少。
  山西晚报记者怀着探索的心情,跟随右玉县气象局局长王建永,踏入全国气象部门第一批生态站、全省唯一的草地生态站。王建永说:“生态站里配备了草地物候自动观测仪和土壤水分观测仪。草地物候观测仪依据精准的观测数据,构建起牧草返青期和黄枯期的预测模型,为牧草收获的提质增效出谋划策。比如说,要是根据气候预测或者天气预报,提前知晓秋季气温偏高,就能指导草场大胆地晚点收获,让牧草在更合适的时间里积蓄能量,产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土壤水分观测仪与传统观测方式不同,过去是单点监测,新装的设备可以实现直径亚公里级区域土壤水分观测,有效提升干旱预警能力和预报水平。”提到未来的规划,王建永说今年还计划增设涡度梯度观测系统和蒸散量观测系统。涡度梯度观测系统能进行碳通量观测,助力实现生态气象碳监测与评估服务,生态环境中的碳源汇情况了如指掌;蒸散量观测系统可以获取公里级的土壤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蒸散发等生态要素,为牧草生态需水评估提供最科学、最可靠的依据,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保障牧草茁壮成长。
  除此之外,右玉县气象局还计划在典型森林区域安装一套森林物候自动观测仪。这台仪器能够全方位地观测植被物候期、盖度、冠层温度、冠层高度、群落结构、植被指数以及光合作用速率等重要指标,为右玉的森林养护管理、景观改造提供最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深入采访的过程中,山西晚报记者深切感受到,右玉县气象局的服务早已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除了之前在全县范围内精心布局的农田气候站外,每到植树和播种的关键时期,气象工作人员总是奔赴田间地头。他们迎着风雨,实时监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为正在进行春播的农民提供最贴心的现场气象保障服务。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坚守,帮助农民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进度。
  日夜坚守 筑就气象数据堡垒
  在右玉县气象局的值班室里,一张详尽的综合业务值班流程格外醒目。
  值班时间从当日7时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20时,每个时段都安排得紧凑而充实。7时开始,值班人员有45分钟的时间巡视观测场设备,查看自动站的运行状况以及观测软件的运行状态,同时关注夜间数据采集及传输是否正常,还要处理夜间20时至次日7时的异常记录和数据文件,并确保在8时前完成修改、上传,此外,还要检查探测环境有无变化,在汛期更是得制作短临预报。随后的20分钟时间里,要进行冻土、雪深的人工观测并处理当前时次的异常数据。
  随着时间的流转,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推进。从登录MDOS系统反馈疑误信息,到校对上班记录、制作各类服务材料、查看天元系统区域站运行情况,再到处理临时性工作、编发气象信息报告等,每一项任务都紧密关联着气象数据的精准度和气象服务的质量水准。
  这看似繁杂琐碎的工作流程背后,蕴含着气象工作的重大意义。曾经,气象观测工作可谓是一场与时间和恶劣自然条件的艰难较量,气象人不分白昼黑夜,不惧酷暑严寒,每天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外出人工观测24次,准时且准确地读取数据。如今,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传感器全面取代了人工读数,每一分钟都有海量的气象数据如潮水般不断汇集而来,工作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呈指数级增长。
  省气象局慰问组还将陆续走进天镇县气象局、石楼县气象局、泽州县气象局等13个县级气象局,为坚守在一线的气象工作者们送上新春的慰问与祝福,让他们在辛勤工作之余,也能感受到来自上级的关怀与温暖。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 通讯员 武雅丽

  1.右玉县气象局局长王建永(右)介绍土壤水分观测仪对农户的实际帮助。
  2.全省首个草地物候自动观测仪落户右玉牧草种植基地。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