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待自己家一样,呵护这里的一砖一瓦
在杨全河的带领下,阳城县张庄村好起来、美起来了
像对待自己家一样,呵护这里的一砖一瓦
在杨全河的带领下,阳城县张庄村好起来、美起来了
为迎接蛇年春节的到来,阳城县张庄村村民忙着悬挂灯笼。
工作中的杨全河。
去年重阳节,杨全河在张庄村摆了24桌的“八顶八”筵席,让全村老年人过了一个开心、快乐的节日。
蛇年春节越来越近!在阳城县白桑镇张庄村的街道、广场上,村干部带领着专业人员忙碌着悬挂灯笼。
原来,村里张灯结彩,是开始布置灯展了。
东瞧瞧,西望望,围聚在一起的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咱村也要办灯展了,今年可要过一个红红火火的好年了!”“多亏有了杨书记,都是杨书记给咱们带来的福气!”“杨书记是外村来的干部,能这么用心下劲地为咱村工作、办事,带来这么大的变化,真是我们村里的‘白求恩’啊!”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声、赞叹声,汇成了一片欢声笑语,使寒冬中的小山村涌起了幸福的暖流。
在村民眼里,对于曾经混乱、落后的张庄村来说,能够出现眼前的景象,确实太不容易了。
“外村人”来到张庄村
张庄村坐落在玉常山下的一片沟谷里,贯穿阳城县城东南部的阳东线穿村而过。一座座残存的古建,飞檐斗拱,似乎在述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然而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多种原因,村里的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管理缺位,人心涣散。村民吃水遇到困难,环境卫生无人打扫,街巷、道路垃圾遍地。几乎每天都有人到镇里去上访告状。
2023年9月,白桑镇党委成立工作组,让两年前从长征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杨全河,担任刘庄村(长征村现为刘庄村的自然村)党支部副书记,到张庄村主持工作,扭转这里的混乱局面。
为何让杨全河到张庄工作?
长征村和张庄村相距五六里地。同在一片土地上,有着相似的自然条件和民风民情,杨全河对张庄村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早在2020年,阳城县的集中供热工程延伸到了白桑镇,张庄的供热工程也启动了。
但由于复杂的原因,工程开始不久就无法进行,供热工程的安装费用、邻里之间的管路布置等诸多问题集中出现,很多的冲突和矛盾难以化解。
无奈之下,时任张庄村干部跑到长征村,请杨全河出面相帮,解决迫在眉睫的棘手问题。
1997年开始,杨全河就是长征村的主干,一干就是近30年,把村里搞得文明、和谐,生机勃勃,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镇的前列,多次获得“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晋城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常常能以令人信服的行动和举措,应对、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正是在杨全河的操持下,张庄村的供暖工程冲破道道障碍,顺利完成。当热乎乎的暖流给家家户户带来春天般温暖的时候,张庄村村民们记住了杨全河的名字。
也正是有这个“前奏”,在张庄村陷入困境时,杨全河再度被邀请出山。
筹集资金改善村民生活
水是生命的源泉。张庄村的供水管道由于年久老化,多处出现堵塞或断裂,严重影响村民吃水。本来问题早该解决,只因村里资金缺乏,一直未能得到修复,成为群众最大的诟病。
张庄村358户857人,常住人口约400人,以年长者及妇孺居多。
杨全河来到张庄后,抓的首件事就是解决吃水问题,进行水网改造。从镇里,到县里的水利部门,再到晋城市有关部门,他利用一切关系,苦口婆心地诉说着张庄村民骑着摩托拉着塑料桶到外村拉水的艰难处境,讲述着一名党员干部的强烈心愿,争取得到支持。
之后,他又在村里召开大会,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捐物,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修复改造水网工程。“吃水问题关系到群众的生存和生命的安全健康,再也不能拖了,能快一天就要争取快一天,即使磨破嘴、跑断腿,也要把这件事办成!”
一个外村来的干部忧伤而焦急的神情和迫不及待的呼唤,让所有的村民为之动容。不管是党员干部、在外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百姓,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当即捐款十几万元。
就这样,杨全河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在村里拿不出一分钱的情况下,筹集资金60多万元。在2024年临近春节之时,村民们望眼欲穿的供水工程终于完工了。当清粼粼的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时,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妇女们热泪盈眶。
“外来”书记人人夸
吃水问题的解决,点燃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望,更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斗志。杨全河带领群众乘势而上,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改善,建设美好家园。
投资20万余元,进行广场及主街道改造。经过平整土地、硬化处理、墙体改造,曾经的“疙瘩地”,变成了村民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好场地。
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对电杆及拉线进行更换,提升区域电网的运行水平,安装路灯70余盏,山村的夜晚从此明亮起来。
村委大院的杂草得到了清除,地面进行了硬化,粉刷后的白墙上书写着色彩鲜艳的标语,格外醒目。村头、路边乱堆乱建的临时建筑、杂物被取缔了,垃圾、杂草被清理一空,损坏的树桩、路面得到修复,沿线的建筑墙体也进行了粉刷。曾经脏乱差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
20年来,张庄村从未唱过一场戏。这在杨全河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群众的生活不仅要有物质保障,还要有文化的滋养。
2024年,在鲜花盛开的五月,他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真诚,请来了阳城县人民剧团,为张庄献上一场“文化盛宴”。张庄人像过年一样,欢欢喜喜地热闹了几天。
2024年的“九九”重阳节之际,杨全河在张庄村里摆了24桌的“八顶八”筵席,并请来了乡间文艺团体演出、助兴,让全村的老年人过了一个开心、快乐的节日。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张庄走出了困境,一天天变得好起来、美起来。而他则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悉心呵护着这里的一砖一瓦。每天早上,当杨全河开着那辆小电动车来到张庄后,他就会拿起笤帚,弯着腰,把300多米长的街道、广场以及村委大院打扫一遍。隔一段时间,他还会动手把村委会大院里的玻璃窗户擦得干干净净。
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逢人就夸杨书记是一个有本事、会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好党员、好干部!
村民张圪堆说起杨全河的好,就像拧开了的水龙头,说也说不完。“才来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解决了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办了那么多的实事。这么好的书记,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现在村里的人都有一种担忧,明年就换届了,杨书记走了咋办?可不敢让杨书记走啊!”
“一个外村人,64岁了,心脏还装着支架,为何还能这样为改变一个村的面貌而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呢?对于你的行动,家里人支持吗?”听到别人的疑问,64岁杨全河的脸上显得很平静,微笑着说:“干了几十年工作了,早就习以为常了。在农村,如果连群众的这些民生问题都解决不了,党员干部就太不称职了,这怎么看得下去呢?我的家人对我的工作方式也习惯了,一向都是很支持的。既然组织上把咱派到了这里,就要给组织争气、增光,决不能丢脸。”
山西晚报记者 李吉毅 通讯员 白军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