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一双手,“绣”出新生活
靠着一双手,“绣”出新生活
1 左云:“白羊绣”工作室,绣品销往全国各地
1月6日,左云县“白羊绣”手工工作室,43岁的绣娘谷江江忙着赶制春节饰品加工订单。
山西晚报记者从山西省妇联了解到,大同市左云县三屯乡黄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妇联主任高芳带领当地妇女创办“白羊绣”手工工作室,工作室绣品销往全国各地。截至2024年11月底,已带动周边3个乡500多户低收入家庭实现创业增收。
妇女夜校传承手工绣技能
谷江江是左云县三屯乡人,作为“白羊绣”手工工作室的一名手工娴熟的绣娘,她月均收入2000多元。“我是个家庭妇女,自从加入工作室靠刺绣赚上了钱,手头宽裕了,以前不敢买的化妆品,现在也用上了。”谷江江说。
早在2022年,为进一步拓宽农村妇女增收渠道,高芳在黄家村成立了左云县首家妇女夜校,举办了首期手工绣技能培训班,给全村所有对制作手工艺品感兴趣的妇女进行培训教学。手工绣技能培训班开班后,高芳发现黄家村不少妇女会做女红,便萌生了通过手工技能培训,推动妇女灵活就业、促进家庭创业增收。
“村里创办手工绣坊,聘请老师来培训,这对于农村妇女来说无疑是个就业的好门路。”高芳说,村民学习热情很高,还有周边村里的人也来黄家村学习。
2023年,高芳申请注册“白羊绣”品牌。2024年7月,高芳带领“白羊绣”团队进驻左云县云兴街社区,成立了全县第一家“手工工作室”,组织周边6个社区179名采空区搬迁妇女免费学习传统手艺。2024年9月中旬,“白羊绣”团队进驻左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了全县第二家“手工工作室”。
2024年2月,“左云县三屯乡巧媳妇手工创艺坊”被授予“山西省巾帼文明岗”称号。2024年6月,“白羊绣”团队参加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获得优秀奖。
“白羊绣”铺就妇女致富路
3年来,高芳举办的手工绣技能培训班,先后组织全县910余名妇女参加地方特色手工技能培训,培养出38名原创产品开发设计者,发现挖掘258名手艺精湛的民间艺人。
随着“白羊绣”刺绣产品的日益成熟,逐步迈向市场,产品备受青睐。“白羊绣”手工工作室在累计制作的8320余件大型精美手工产品中,有2880多件在本地销售一空,其余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截至2024年11月底,已带动周边3个乡500多户低收入家庭实现创业增收,人均年增收12000元。
2024年11月初,大同市传统布艺老字号——九章号非遗传承人来黄家村进行现场授课。九章号与“白羊绣”手工工作室达成长久合作关系,来料加工,帮助妇女居家创业。2024年12月,“白羊绣”手工工作室接到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旅游景点的订单,加工以向日葵系列为主的编织花卉、布艺茶杯垫……
高芳表示,截至目前,“白羊绣”手工工作室已与琵琶老店、斑斓虎创意工坊、九章号、佛小伴文创店、大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左云县长城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进行销售,产品行销全国。
“‘白羊绣’团队还承接了火爆全网的大同文创‘佛小伴’业务,加工5000件帽衫。”高芳说,2024年11月底,白羊绣工作室为大同市万达广场大树编织了精美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卡通树衣,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大树下打卡的视频火爆全网。
山西晚报记者 梁成虎
2 潞城:针线起落间,传统手工布艺让她们增收致富
针起线落蕴匠心,传统技艺绽华光。谁的童年里没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呢?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长治市潞城区传统手工布艺唤起了人们的情怀,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经济现象。看似平凡的一针一线,却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撬动起一方经济的新天地,演绎出无数动人心弦的发展故事。
连日来,潞城区黄牛蹄乡青口村村民王苏平的家里格外热闹。每天,都有不少心灵手巧的“绣娘”聚集在此,大家飞针走线,巧手缝制的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挂坠活灵活现、讨人喜爱。曾经只是用来消磨时光的传统手艺,如今却成为了大家增收致富的新途径,着实令人惊喜。
王苏平说,她们现在做十二生肖,百家姓做了有17000多个,挣了12000多元。她们六七个姐妹在一起,说笑聊天还挣钱。
7年前,王苏平偶然间与长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海兰学习制作布老虎。经过不断地磨炼,现在的她不仅制作技艺日益精湛,而且还开始在村里教授姐妹们制作布老虎的技艺,并与潞之锦布艺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保证销路。很快,村里的姐妹们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利用农闲时间制作布老虎等各类手工布艺,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丰富了农闲生活。“我每天在这儿做挂坠,一天能做十五六个,也挣钱了,也开心了。”黄牛蹄乡青口村村民靳秋玲说道。
目前,潞城区潞之锦布艺有限公司与青口村、史回村、贾村、黄牛蹄村等6个村合作,负责提供原材料供应、设计指导以及销售渠道拓展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定期向各村发放订单任务,并安排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培训,帮助她们提升制作工艺水平,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市场标准。
“往年咱是做布老虎,现在在这儿学习做蛇的玩偶,一开始不好把控,现在把控住了,一天能做两三个,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潞华街道北庄村村民李霞介绍。
据潞城潞之锦布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兰介绍:“我们现在有400多名工人,因为天气冷了都在家里做,是流水线作业。我隔一段时间就把东西(材料)送过去,让对方指导一下上面的颜色搭配和各种配饰,让大家做出的布老虎更有特点,更有创新感,更具有潞城特色。”
传统技艺是古人给予今人的厚重馈赠,“针起线落”之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如今,她们的布老虎样式已拓展至38种,挂件种类更是多达220种。潞之锦布艺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的完美融合,逐步构建起集研发、打样、生产、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不仅为市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也成为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兴力量,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刘海兰说,他们准备研发2025年的产品,让村民们能挣到手工钱,也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传统手工艺品。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段婷婷 杨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