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性格测试”筛选求职者 这是理由吗?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社会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如今在年轻人的社交圈里,性格测试,成为很多人游戏、聊天的话题。12月26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就业市场,性格测试甚至被山西一些企业用于人才选拔、员工适配度评估。对此,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性格测试成大学生求职一环
  性格测试是基于心理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个性类型测量工具,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性格测试正变成年轻人的社交新宠,无论是将结果作为生活与工作的判断依据,还是仅仅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人格类型已渗透进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成为一种“扺掌相认”的暗号。
  山西晚报记者在媒体平台上搜索“入职性格测试”,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性格测试入口,测试题、测试模板五花八门,他们还声称可以帮人轻松考过“性格测试”关。其中比较流行的性格测试,包括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卡特尔16PF、PDP、九型人格、第五人格、霍兰德职业兴趣、性格颜色测试等各类性格测试。
  MBTI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性格测试工具,它将人的性格分为16种不同的类型,认为每种类型都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擅长之处。如ISTJ(物流师型)注重实际,严谨负责,遵守规则,适合数据库管理、保健管理员、财务工作等职业;ENFP(竞选者型)对人有同情心,有创造力,好奇心强,积极向上,适合营销经理、培训师、设计师等职业。时下风靡社交领域的“I人(社恐)”“E人(社牛)”也出自于此。
  “目前山西不少单位和企业,已将性格测试用于人才选拔、员工适配度评估和领导风格的预测。”山西人才考评中心工作人员邢凯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企业通过使用性格测试来更好地理解应聘者的性格特点和职业倾向,从而做出更合理的招聘决策。如教师、教育行政人员,这些职业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传授知识的热情;会计、投资分析员,这些职位要求高度的精确性和对细节的关注;演员、导演、设计师,艺术型人格具有高度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从求职者角度而言是不太乐意做这类测评的,毕竟这牵扯到了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对求者职而言是一种‘刨根问底’式的了解,但也有部分求职者乐意利用这个机会来全面‘诊断’自己,认为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利而无害,一切因人而异。”邢凯说。
  企业招聘时不宜将其作为决定因素
  性格测试能够将个体性格进行量化,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然而,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样受到质疑。
  山西工商学院就业创业处老师高宁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性格测试在企业招聘流程中日趋频繁出现,其行业背景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企业试图通过评估应聘者的性格特质,希望在就业的早期阶段找到与岗位和团队最为匹配的个体员工,提高招聘效率,增加面试针对性,降低人力资源风险。然而,性格测试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法也可能带来不少问题。例如,性格测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一直存在争议,过度依赖性格测试可能导致招聘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不公平性。因此,为了让性格测试发挥健康的人才筛选作用,企业应该完善性格测试制度,限制其在最终决策中的影响比例。
  “人的性格是多面的,没有必要完全相信、依赖测试结果去找工作,因为我觉得工作会重新塑造人的性格。”高宁说,大学生不妨先就业后择业,职业发展需要个体面对很多的挑战和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个体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性格特质,通过劳动完善人格,从而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护好个人隐私。”山西恒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旭光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根据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进行性格测试,需要证明是基于合理的工作需求或岗位特性,测试过程需要合法、公正、透明,不涉及就业歧视。性格测试涉及应聘者的思想、性格、心理状况等方面的信息,用人单位还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测试结果的保密性。

  山西晚报记者 梁成虎

  链新闻
  为什么年轻人热衷于性格测试?
  最近一段时间,基于人格类型理论模型“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测试结果的性格描述,正变成年轻人的社交新宠。网络新词“I人”“E人”便是来自这套理论,I人(Introvert)意指一个人的性格内向,E人(Extrovert)意指一个人的性格外向。
  除了简单的内向与外向之分,MBTI还更进一步地对人的实感、思考、判断等维度进行判别,试图从四个方面摹画出一个人性格的全面画像。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热衷于MBTI等心理测试,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他们认为,“MBTI是了解自己和周围人一种简单直观的分享”。有人对MBTI测试结果嗤之以鼻,并称“仅几个问题和几个字母符号就去定义一个人,显得很荒唐”。还有人则将MBTI当作社交娱乐的新方式,E人、I人成为“抵掌相认”的暗号。
  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表示,心理测验(mental test)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能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心理测试虽然是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手段,在实际的生活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心理测试只是提供一定的参考。即使是最专业全面的心理测试,也仅仅提供个人在进行测试那个时间点的状况特点,并不能成为一个人的标签,也不能去判断一个人的未来”。
  陈志林指出,网上一些仅靠“填表”的心理测试是非常不专业的。“例如一个人怕单独出门,那么问卷会让他选择是严重还是中等还是轻度,实际上究竟是什么程度,可能被检测者自己也不知道。问卷也不会深问他究竟什么原因不敢出门,就草草给出结论。”陈志林表示,某些网络上流传的心理测试内容随意化,娱乐化、根本不顾传播后果:有人甚至通过一两次的网络心理测试就认为自己存在某些问题,导致恐慌。
  在网上,有不少人认为心理测试的结果准确。陈志林表示,如果多做几次网络上流传的某些心理测试,您就会发现,可能不同的人做的测试结果都是相同的,可能一个人做不同的测试结果反而是不同的。对于这样的测试结果人们反而非常乐意相信。这个和古代的算命先生一样,算命先生总能说出一些让你觉得很准又让你心里觉得很舒服的话。背后的奥秘就是——含糊其辞。
  陈志林表示,心理学中有一种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又称弗拉效应(Forer Effect)、星象效应。指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心理学还有一种是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又称期待效应,即所谓的自证预言,简言之就是“你相信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言行举止、处事风格、都会越来越向这样的人靠拢”。
  在了解这两个理论之后,你可能就会明白为什么某些测试的结果会让你觉得:“啊!这绝对是我!”“这也太准了吧!”
  “对于网上测试,建议当作娱乐性的就行。如果确实有心理测试,建议在线下寻求专业帮助。”

据扬子晚报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